轉瞬間,春節已經過去將近兩個月了,但牛羊肉價格絲毫沒有松動的跡象,始終保持在高位運行。人們不無調侃地將當前牛羊肉價格比喻成“牛魔王”和“羊貴妃”,在感嘆高價格之余人們更感慨:如果就這么漲下去,真要變成百姓餐桌上的“奢侈品”了!對此,記者近日對我市牛羊肉市場進行了相關調查與了解,探尋其價格高企的成因與影響——
“唉,這價格是越漲越高啊,簡直就是‘牛魔王’和‘羊貴妃’!”
“可不是嗎,豬肉還有跌有漲的,現在豬肉都8塊錢一斤了,可牛羊肉這幾年好像就沒跌過,一直是在漲。”
時下,人們對價格高企的牛羊肉可謂是議論紛紛。的確,與跌跌不休的豬肉價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牛羊肉的價格,連續多年呈現持續上漲態勢,可謂是一路高歌猛進。2012年平均每斤牛肉價格在23元左右,2013年均價就達到了28元左右,今年春節前的價格更是進入了“三”的時代。通常春節過后肉價都有所回落,但在牛羊肉身上,這個慣例早已經被打破,牛羊肉價格毫無松動跡象,依舊堅挺。目前每斤牛肉達到了30元,羊肉則達到了每斤33元。
價格持續漲銷量一路跌
在國貿商廈負一層副食品商場牛羊肉專柜前,記者和一位叫王洪艷的經營者攀談起來。有著十多年銷售牛羊肉經歷的王洪艷坦言道:“現在賣的一點都不好,原來一天賣出去一頭牛,那根本就不是什么難事,可現在兩天能賣出一頭牛就不錯了。雖然價格漲了,但銷量是明顯下滑。沒有銷量還上哪兒掙錢去啊!目前大部分來買肉的都是回頭客,而且買的量明顯減少。”
記者看到,這個副食商場一共有五個牛羊肉銷售專柜,在半個多小時內大部分柜臺前很少有人問津。這期間,有著多年銷售經驗的王洪艷的柜臺前來了兩位顧客。據這兩位顧客講,因為價格比較高,往常一買就得買個三四斤,現在大多時候也就買個二斤左右。
在六馬路的一家熟食店記者了解到,60元一斤的醬牛肉銷量也是比以往少了許多。市民吳先生坦言:“平日里隔三差五就給孩子買些醬牛肉,現在好長時間才買一回。”
高價位養牛戶卻不買賬
牛羊肉的零售商感嘆銷量下滑影響了收益,而養殖戶對當前的高價位也不買賬。今年35歲的沙啟國是集賢鎮同意村的肉牛養殖戶,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頭架子牛買進的時候,每斤的均價在十六七塊錢,而育肥牛整頭出售的平均價格才是13.5元一斤。假如買進了一頭600斤的架子牛,喂好了六個月后能達到1000斤,毛收入才是13500元,扣除買牛的成本和每月將近300元的飼養成本,出售一頭牛還掙不上1500元呢!這還得是在買牛的錢不是借的,不用支付利息,而且還得保證牛不能出毛病的前提下,否則一千多元的利潤還要大打折扣。要是自己殺牛賣,一頭1000斤的牛能出450斤肉,這得是好牛,不然出不了這些肉。這么一算賬,大家也就知道為什么牛肉能達到30元一斤了,而且自己銷售還有柜臺租賃費,來回的運輸費。
“這一段時間我家的牛都砍了,現在不想養了。操心不說,底子錢也大,平均一頭架子牛都得一萬多元,養少了掙不著啥錢不說,還不夠操心的呢!要是養個三四十頭,那就得四五十萬元的底子錢,普通老百姓也真是養不起啊!”沙啟國有些感慨又有些無奈地說道。
供求失衡促使價格堅挺
據了解,盡管高企的牛羊肉價格對其銷售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如今,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食消費習慣也逐漸發生了改變,牛羊肉已從昔日的部分群體消費變成了全民性消費,從時令性消費變成了全年性消費。這使得牛羊肉的銷量整體上始終是呈現出不斷上升的態勢。而與之相對的養殖量的增長速度卻跟不上需求的上漲速度。
有關專業人士認為,之所以造成目前的供需失衡,主要是由于肉牛羊養殖周期長,肉牛羊母畜存欄量較低,后續母畜增補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反映到出欄量上。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養牛戶普遍反映目前架子牛難抓的原因。此外,受疫病防治、自然條件限制、相關扶持政策不到位,以及由于農業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養殖比較效益下降等因素的影響,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肉牛羊的養殖發展。而隨著消費需求拉動和生產成本上升,今后一段時間牛羊肉價格仍將高位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