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參根生在小山坡草坪、平原區、丘陵地形、道旁、沙質地和紅壤地的向陽處,喜溫暖氣侯,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均可種植,但以土層濃厚、富饒、排灌便捷的沙質壤為宜。
苦參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日本、印度、俄羅斯、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南北各省區等地都有栽培,生長于海拔1500米的地區,主產于山西、河南、河北等省。

苦參根的樣子
苦參根的形狀為長圓柱形,長度在10厘米至30厘米,直徑在1厘米至6.5厘米,表面的顏色呈灰棕色或棕黃色,外皮剝落處顯黃色,吃起來的味道非常苦。

苦參根功效與作用
在中醫理論里,苦參根具有清熱祛濕,利尿祛風,殺蟲的功效,常在我們皮膚科用在瘙癢性皮膚病,如外陰瘙癢、濕疹等,煎水外洗,一天一次或多次。
現代藥理藥理認為其主要藥理活性物質為苦參生物堿,對肝炎、病毒性心肌炎、腫瘤具有抑制作用,濕疹以及濕熱癥者可以多吃,脾胃虛寒者以及孕婦忌用。

苦參根怎么吃
準備好苦參根,然后剪掉殘留的根頭,大小分開,用清水洗干凈,浸泡至約六成透時,潤透,之后切厚片,干燥,隨后再將其加適量清水,大火煮開轉小火慢燉30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