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而且對于普通生活中的割韭菜這一行為并十分熟悉,并不覺得有什么問題。但割韭菜這一名詞卻在網上瘋傳很久,很多人都不理解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這是一個什么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詳細了解一下吧。

割韭菜是什么意思
1、割韭菜是生活中對生長茂盛的韭菜割掉,可以進行食用,只要不連根拔起,之后還是會生長出來。
2、割韭菜為股市常用語,意思是一部分炒股的人虧本離場,新生力量又加入股市,就像韭菜一樣,割一茬很快又長一茬。

被割韭菜是什么梗
韭菜是一種生命力旺盛的植物,當地上部分被割之后,就會依靠鱗莖短期內再生長出來。所以很多事情反反復復便被稱為“割韭菜”。如以下內容:
一、網絡游戲
網絡上面的韭菜就是網絡游戲的玩家,一般游戲的運營會想盡一切方法壓榨老玩家,這就是俗稱的割韭菜。
二、股市中
1、一般形容機構、基金、大戶:拋售股票導致股票市場(或個股)大跌,為其迎來新的建倉機會,再重新在低位建倉,如此循環波段操作,實現周而復始的。就稱其為割韭菜。
2、一般形容散戶:買股票,買了套,套了割,割了買,反反復復,損失慘重。也稱其為割韭菜。

流行的網路用語有哪些
1、打call
常用于“為XX打call”這樣的句式,意思是為XX加油、吶喊。該詞并不是指打電話,而是一種應援文化,即臺下的粉絲在演唱會上跟隨音樂的節奏,按一定的規律,用呼喊、揮動熒光棒等方式,與臺上的表演者自發互動。隨著某選秀節目的播出,打call一詞大火,一般用來表示對某個人、某件事的贊同和支持。
2、尬聊
尷尬的聊天,氣氛陷入冰點。該詞由“尬舞”一詞衍生而來,有強行聊天的意思。對于有些人來說,好好聊天實在太難,碰到一個不會聊天的,分分鐘把天聊死,但情景所需又必須聊天。這一般是因其中一方不太會交流,或者談話時心不在焉,而造成雙方交流不暢。
3、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杜甫一生為李白寫了十五首詩,但李白回應他的詩作甚少,卻寫了一首《贈汪倫》。于是,很多網友責問道“李白,你的良心不會痛嗎”。此語后來隨著“鸚鵡兄弟”系列表情包迅速走紅,一般用于嘲諷和吐槽別人。

網絡用語的組成類型
1、字母型
字體輸入作為網絡聊天最基本的形式,需要通過鍵盤或觸屏將字符輸送到對方顯示屏上,打字速度肯定難與思維同步,也遠非直接對話那樣方便,故以簡約高效的字母替代漢字就成為網民聊天首選。如:GG(哥哥)、JS(奸商)等。
2、數字型
阿拉伯數字在聊天中的應用更為普遍,網民借助數字字符的諧音和寓意,將很多生活用語以數字組合的形式表達出來,寫起來簡單,看起來也一目了然,如: 886(拜拜啦)、9494(就是就是)等。
3、詞意變異型
在網絡上,以文字、詞組或英語單詞等原生詞衍變而來的諧音化用語相當普遍,變異后的網絡詞,其表達的含義與字面原意已相差甚遠,但它的流行程度和使用環境決定了多數網民不會產生歧義。果醬-過獎;稀飯-喜歡;斑竹(或板豬)-版主等。

韭菜是生命力十分頑強的一種食物,通常我們在取用的時候都是割掉一些即可,過不了幾天它又會長得十分茂盛。因此網上便將這一現象運用到股市、網絡游戲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