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肉類是我們必不可缺的營養食材,我們人體很多營養攝取主要來源于肉類,而豬肉是我們最常吃的肉類,沒有之一。大部分家庭都會一次性多購買一些豬肉屯在家里,反正每天都需要食用,但若是在高溫下沒有正確的存貯,豬肉很容易有臭味,那么如果豬肉有味了還能吃嗎?要如何處理有味的豬肉呢?

豬肉有味了怎么處理去味
1、焯水:在焯水時要注意使用冷水,如果用熱水或沸水焯肉,異味會被鎖在肉中,焯肉時,在水中放點鹽,待肉熟透之后把肉撈起來,再用清水沖洗一下肉,異味會被去除大部分。
2、鹽漬:沒有經過處理的輕異味豬肉,用鹽腌漬3-4小時后再用濃鹽水浸泡1小時,之后用清水浸泡1小時,就可以將大部分的異味去除。焯過水的肉,可以放在鹽水中浸泡30分鐘左右,再撈起來放在清水中浸泡30分鐘左右。
3、酒洗:用度數較高的白酒反復的搓洗肉,也可以直接用白酒泡著,或是用白酒兌水搓洗,之后再用清水泡15分鐘即可。

4、白醋清洗:沒有經過處理的異味肉味,用白醋兌水后搓洗,再用清水泡洗15分鐘左右,還可以用白醋兌水來焯肉,水要是冷水。
5、酸味水果除味:將酸味檸檬、楊桃等酸味是水果打成漿,適當的加一點水,之后反復搓洗肉,之后再將肉放在清水中浸泡15分鐘即可;也可以把酸味水果切片后放進鍋里,與水一起對肉類進行焯水。
6、橘子皮、檸檬皮或檸檬葉除臭:把檸檬葉、檸檬皮、橘子皮等放在鍋里,往鍋中加冷水,將肉倒進鍋里煮熟之后將肉撈起來,再放進清水中浸泡30分鐘左右即可。

豬肉有點臭味還能吃嗎
豬肉有臭味有可能是肉里面有細菌繁殖,即使用調料去除了味道,用高溫將肉中的細菌殺死了,但是變質的豬肉營養價值會大打折扣,而且不是很衛生。如果豬肉的味道不是很明顯,還是可以食用,但最好還是吃新鮮的豬肉。

怎么分辨肉是否變質
1、表面發黏
新鮮的豬肉外表為微干或濕潤,用刀切后,切面是略微潮濕的,用手摸著有油質感,但是不粘手;變質的肉,表面會很黏,甚至還會出現拉絲情況。
2、彈性變差
新鮮的豬肉肉質緊密而且有彈性,用手按壓之后會迅速的復原,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肉中的蛋白質、脂肪等會逐漸的被酶分解,會使肉失去彈性,用手按壓之后肉會凹陷。
3、生肉顏色
豬肉皮顏色為淡黃色或白色,肉質顏色白里泛紅,保存時間越久,豬肉中的肌紅蛋白會被氧化,肉色也會變成紅褐色。肉的顏色越深,說明越不新鮮,當肉的表面變成灰色或灰綠色,甚至出現白色或黑色斑點時,就不可以吃了。
4、湯底顏色
新鮮的豬肉煮熟之后的湯為透明的,湯的表面會有大量油滴聚集,變質的肉,由于肉中的蛋白質被微生物分解,煮出來的湯很渾濁,且湯里基本沒有油滴。

新鮮肉冷凍能放多久
新鮮的豬肉可以在冰箱冷凍保存3個月左右。冰箱中的冷凍室溫度一般在零下18℃左右,將豬肉放在冷凍層一般可以保存90天左右,如果時間太久就會酸敗變質,隨著保存時間的不斷增加,豬肉中的營養也會慢慢流失,口感也會變差,在保存過程中,豬肉還會產生一種叫李斯特菌的“嗜冷菌”,冷凍時間太長的話,也不可以再食用,再冷凍過程中最好不要經常打開冰箱,以免影響豬肉的保質期。

如上所述,一次多購買豬肉沒問題,但一定要注意存放在冰箱,同時冰箱也不是萬能的,有些朋友在冷凍室存放一年的豬肉,其實這樣并不好,豬肉最多冷凍三個月就一定要食用完,存放太久的話就是我們常說的“僵尸肉”,而這種“僵尸肉”吃了百害而無一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