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聽到過這樣一句話“黑了心的寶貝”,說的就是烏雞,烏雞全身肉都是黑的,但是烏雞自身抗病力差,藥物殘留很難控制,所以物以稀而貴。烏雞相對于常規的雞類來說,更有市場價值,那么烏雞好養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

那么烏雞好養嗎
烏雞又名烏骨雞、五爪雞、絲毛雞、竹絲雞等,由于原產我國江西泰和縣,故又稱泰和雞。其實烏雞和普通散養雞也沒多少區別,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烏雞的飼養方式和肉雞飼養方式基本一樣,籠養、地面散養、炕上平養或網上平養都可以,在農村炕上平養為最佳。烏雞籠舍的建造必須選擇背風朝陽、地勢干燥、平緩、四周排水良好、遠離居民區、交通方便的地方。
雞舍的大小依地勢、地形而定,一般采用開放式新型雞舍,這種雞舍主要是采用雙坡式頂棚,兩壁敞開,前后兩個窗口。其主要特點是:避雨防火,夏季通風,雞舍干燥。這種雞舍在氣候溫和或較炎熱的地區比較合適。

烏雞的特征
烏雞屬鳥綱、雞形目、雉科。它是小型雞,頭小頸短,頜下有須,全身羽毛白色,除兩翅主翼和尾羽為箭形羽毛外,全身為絨狀細毛。雄性為桑椹狀紫黑色圓冠,冠后有一撮細毛髻;雌性頭頂有白色絨球髻。兩頰有許多細的短毛。爪分五趾,跖毛多而密。因眼、喙、舌頭、皮、肉、骨、跖趾、內臟及脂肪均為黑色,由此而得名烏雞。
烏雞的生活習性
烏雞體形小,成年公雞體重為1.0~1.5千克,母雞體重為0.75~1.00千克。性情溫順,適應性強,舍養、圈養、籠養和放養均可。
烏雞蛋重 35~45克,年產蛋量100枚左右,高的可達130枚。烏雞的就巢性很強,每下20枚左右就停產"抱窩",故自然孵化能力較一般雞強。
一、雛雞體重
27~30克,抗寒、抗濕能力差,故育雛期間需精心管理。雞舍要干燥、通風、保溫、安靜和衛生。烏雞有砂浴的習性,雞舍內必須設置砂浴槽,以利于清潔羽毛,幫助生長發育。
二、烏雞的孵化
烏雞的孵化差不多要28天時間才能出殼。剛出殼的小烏雞怕冷,要放在溫度稍高一點的地方,可直接在孵化器上面圍了個小巢,外面搭著厚的舊棉襖,條件有限,只能這么著養了。不過好在無病無災的也這么過來了。

三、飼養標準
烏雞的飼養標準是依據雞群不同日齡、不同發育階段的營養需求而制定的。一個好的飼料配方要兼顧兩個方面,首先是必須或盡可能滿足各階段的營養需要;其次是要依價格篩選飼料的品種,使配方的成本降到最低,這樣才算是一個好的配方。
作為肉用品種,烏雞的產蛋雞就是種雞,分成了三個不同的生理階段,即育雛階段(0~42日齡),育成階段(43~150日齡),成雞階段或產蛋階段(151日齡至淘汰)。
藥用仔雞則分為兩個生理階段,即生長期(0~42日齡)和育肥期(43日齡至出售)的飼養標準可以看出種雞的育雛階段需營養較高,育成階段的營養需要較低,而產蛋后的種雞不僅營養需要較高,對各種單料的質量要求也高,有些料則不能用或只能少用,如未脫毒的棉粕餅、菜籽餅等,有些藥物也在禁用之列,如呋喃類、磺胺類等。

烏雞的功效
烏雞是補虛勞、養身體的上好佳品。食用烏雞可以滋陰補腎、延緩衰婦女缺鐵性貧血癥等有明顯功效。
各地測析泰和雞含有19種以上氨基酸,其中雞血含氨基酸84.95mg/50ml,雞肉中含71.39mg/100g,雞皮中含72.16mg/100g,雞骨中含30.88mg/100g,雞膽中含34.10mg,并含有人體必需八種氨基酸.[2]、黑色素、B族維生素、和18種微量元素,膽固醇和脂肪含量卻很低。
它具有清潔人體血液和清除血液中垃圾之功能,能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對氣血虧虛引起的月經紊亂及老年人虛損性疾病,有很好補益作用:此外,烏雞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微量元素硒,它們具有清除體內自由基、抗衰老和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功效。

烏雞的選購
選購烏雞的時候:母雞冠小,如桑葚狀,色特黑;公雞冠形特大,冠齒叢生,像一束怒放的奇花,又似一朵火焰,焰面出現許多“火峰”,色為紫紅,也有大紅者。頭頂長有一叢絲毛,形成毛冠,母雞尤為發達,形如“白絨球”,又似“游泳頭”。耳葉呈現孔雀綠或湖藍色,猶如佩戴一對翡翠耳環,在性成熟期更是鮮艷奪目,光彩照人,故有人喻為“新婚巧裝”。成年后,色澤變淺,公雞退色較快。在雞的下頜處,長有一撮濃密的絨毛,人們稱之為胡須。
母雞的胡須比公雞更發達,顯得溫順而莊重。全身披蓋纖細絨毛,松散柔軟,雪白光亮,只有主翼羽和尾羽末端的羽支和羽小支鉤連成羽片。由脛部至腳趾基部密生白毛,外側明顯,觀賞者稱之為“毛褲”。在雞的后趾基部又多生一趾,故成五趾,又稱為“龍爪”。全身皮膚均為黑色。全身肌肉、內臟及腹內脂肪均呈黑色,但胸肌和腿部肌肉顏色較淺。骨膜漆黑發亮,骨質暗烏。

以前在廣東生活的時候,就看到很多人吃烏雞,都說烏雞好。確實,烏雞養分豐厚,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