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是我們特別熟悉的一種水果,營養價值高,味道美好,特別受消費者們的喜愛。那么大家知道神灣菠蘿是什么嗎?神灣菠蘿其實就是菠蘿的一個品種,黃色果實,外形比菠蘿要大很多。

神灣菠蘿價格多少錢一斤
不同地區神灣菠蘿的價格也會有所區別,大概在十幾塊一斤到幾十塊一斤之間。想了解具體價格可以詢問當地水果市場。

神灣菠蘿的形態特征
1、個小,通常每個神灣菠蘿只在500克左右,很少超過750克的。
2、菠蘿釘中心紋起,四周略低,脈絡分明。
3、身圓,手感粗糙,向上打花處(稱為頂)較平。
4、外表墨綠色而內心實已黃熟。
5、內在好處:香,蜜而不酸,爽脆,無渣,芯也可食,食后不覺麻口。

神灣菠蘿如何吃
通常神灣菠蘿的吃法有四種:
1、去皮鮮吃,可免其他地方所產菠蘿要蘸鹽水的麻煩,吃起來滿口芳香;
2、榨汁鮮飲,消暑解渴,香味濃郁;
3、烹制成菠蘿雞,成為一道筵席名菜;
4、制成罐頭,成為旅游佳品。

神灣菠蘿種植發展
暫據筆者所知,在20年代以前,歸國華僑陳香谷與其族人陳寶珊曾在鐵爐山南麓經營過一個果園,當時稱為山埔果園,主要種植荔枝,但亦種少許菠蘿。神灣菠蘿有兩種,一種果大而食后覺得麻口的,稱為舊種,山埔果園種的是舊種,現已絕滅。另一種是果小但食后不麻口,稱為新種,現在所說的神灣菠蘿就是新種菠蘿。據說新種菠蘿的種苗是歸國華僑李國漢由國外帶返。在20年代,陳香谷與李國漢合伙,另一歸國華僑李燦則與其族人李昌合伙,在丫髻山南麓老村肚背,各辟山地十余畝,種植新種菠蘿,從此開了菠蘿專業戶的先河。到了30年代,專業戶漸多,有陳姓、張姓、李姓的。

所收菠蘿,很少在當地出售,而是打成包裝,托石岐澳門渡運到澳門交果欄批發。當地這些專業戶多系地主富農,因為種菠蘿需要山地,而這些山地早已成為地主富農的私產,一般貧下中,苦于缺少土地,很難染指。種菠蘿要在秋冬之交下種幼苗,到第三年夏季才會有收成,投資期長,也非一般貧下中農所能負擔。此外菠蘿很受肥,只有農家肥,很難使其吃飽,必須補以化肥,有時甚至以化肥為主。而當時國內尚沒有化肥生產,購買進口卜內門肥田料,又價格昂貴,也非貧下中農所能投資。所以解放前的菠蘿專業戶實為地主富農弄所壟斷。

土地制度改革時,所有菠蘿園都被沒收重分。以后神灣不停地搞政治運動,再加上“以糧為綱”的單一經營,菠蘿園自然少人問津了。土改后幾年,神灣來了一位正確貫徹黨的政策的領導者,他認為菠蘿是神灣的傳統特產,應予恢復生產,領導拍板,群眾緊跟,不消多長時間,全社種植菠蘿達到一千多畝。可是好景不長,菠蘿園就在“割資本主義尾巴”運動中鏟掉了。
自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方針政策以后,神灣菠蘿又運交華蓋,特別是近幾年來神灣鎮有不少人種菠蘿發家致富的,李少魯、鐘漢芳是其中的佼佼者,菠蘿萬元戶,至今已不是新鮮事了。所以當地村民蓋起了一座又一座別墅式洋房。

神灣菠蘿不但受種植地質所限,且其外表亦有“神奇”的特征:一是個小,通常每個神灣菠蘿只在500克左右,很少超過750克的;二是菠蘿釘中心紋起,四周略低,脈絡分明;三是身圓,手感粗糙,向上打花處(稱為頂)較平;四是外表墨綠色而內心實已黃熟;五是內在好處:香,蜜而不酸,爽脆,無渣,芯也可食,食后不覺麻口。
神灣菠蘿沒有大小年,夏至以后才大熟,早熟菠蘿是催花菠蘿。品嘗神灣菠蘿最好移玉步到菠蘿園去,現摘、現收、現食,味更鮮美。在筆者寫此文的當天上午,即七月一日上午,澳門中山同鄉聯誼會觀光團250多人,乘坐旅游大客車多輛,到神灣觀光,啖荔嘗菠蘿。由僑聯會干部李學興(李國漢之子)帶領,到山上菠蘿園吃菠蘿。賓主品嘗菠蘿的三昧,來得及時,吃得得法,乘興而來,盡興而去。所謂一棵菠蘿系桑櫬,共慶神灣豐收年!

如上所述,神灣菠蘿的營養價值豐富,吃法多樣化,不僅可以吃新鮮果然,還可以榨汁、烹飪、加工成罐頭等等,味道鮮美。而且種植神灣菠蘿的前景特別廣闊,產量高,是個好種植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