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喜歡生長在高溫,陽光充足的地方,比如海南、臺灣、福建等地比較盛產。所以在我們這邊是看不到菠蘿的生長的。我們常聽別人說起菠蘿樹,那么菠蘿是長在樹上的,還是長在地上的呢?

菠蘿是怎么長出來的
菠蘿是從地上長出來的。菠蘿是一種草本植物,它的果實是由頂生花序形成,所以真正的菠蘿是生長在地上的。到目前為止,菠蘿具有70多個品種,是嶺南四大出名的水果之一,現在已經流傳到我國的各大小城市。菠蘿的莖葉很短,葉子比較多,大部分葉子都帶有鋸齒形狀,所以在接觸菠蘿時要小心,以免割傷手,這是菠蘿比較明顯的一個特征。

菠蘿的種植方法
1、雙行式,常用的畦和溝共150cm寬,雙行單株排列。用這種方式種植菠蘿一般溝寬100-110cm,小行距40-50cm,株距隨密度而變動。如果每667m2種植3500-4000株,株距20cm,每667m2種植4500株,株距15cm左右。
2、三行單株排列的畦和溝共170cm寬,其中畦面寬120cm,小行距35-40cm,株距隨密度而變,一般在20-25cm之間,這種方式,植株個體營養面積均勻。
3、四行式,一般采用200cm寬畦,寬窄行排列種植,寬行100cm,其中溝寬50cm,窄行50cm,其中溝寬20cm,形成的小畦面上以25cm株行距種植,每667m2植4500-5000株。

菠蘿的生長環境
1、溫度。菠蘿原產南美洲熱帶高溫干旱地區,性喜溫暖,在年平均24-27生長最適宜,15-40℃范圍均能生長,15℃以下生長緩慢,1O℃以下基本停止生長,5℃是受寒害臨界溫度。根生長適溫為29-31℃,低于5℃或高于43℃即停止生長。
2、水分。耐旱性強,但生長發育仍需一定的水分,在年降雨量500-2800mm的地區均能生長,而以1000-150Omm且分布均勻為最適,我國產區年雨量多在1OOOmm以上,又多集中在生長旺盛的4-8月,基本滿足了對水分的要求。
3、光照。菠蘿原生長在半蔭的熱帶雨林,較耐陰,由于長期人工栽培馴化而對光照要求增加,充足的光照下生長良好、果實含糖量高、品質佳,光照不足則生長緩慢、果實含酸量高、品質差。

4、土壤。菠蘿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由于根系淺生好氣,故以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pH值5~5.5的砂質壤土或山地紅土較好,瘠瘦、粘重、排水不良的土壤以及地下水位高均不利菠蘿生長。
5、風。菠蘿矮生,風害直接影響較小,3級以下的風還有利于呼吸作用。強臺風、大風也會吹倒植株、吹斷果柄、扭折葉片,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冬季冷風冷雨又會造成爛心。

菠蘿的采收貯藏保鮮工作
1、菠蘿采收要根據菠蘿果實大小已定型、芽眼色澤由濃綠變淡青時采收較為適宜采收應,選在睛天早晨露水干后進行。采收要用鋒利刀切取,果柄長保留2厘米。采收時應隨即除去果實上的芽,剝除果柄上的葉片。采收后果實應小心輕放,避免損傷到果實。供貯藏遠運的果實,要選成熟度達70—80%為宜,供產地近地給鮮食的果實,是選成熟度達90%為佳。菠蘿貯藏保鮮。
2、對于貯藏保鮮菠蘿果實。一是要適時采收,成熟度為7—8成的菠蘿鮮果,用刀將果柄、頂芽切齊。二是在采果,搬運、存放等過程要避免損傷果實。同時還要除去傷、爛果等,以利于用蠟涂封貯藏保鮮。三是貯藏保鮮,取來石蠟適量,并放進鍋里熬煮溶化,待涼后,當稍有凝結時,就開始將要貯藏的鮮菠蘿泡入溶化液里,即泡即取出,使菠蘿果實封上一層薄蠟,最后放在室內貯藏保鮮。

原來菠蘿雖然是結在菠蘿樹上的,但是這種菠蘿樹卻是非常的矮,并且經不起強風的摧殘。我們平時吃的菠蘿都是七八成熟的時候采摘下來的,熟透的菠蘿是不利于長途運輸的,如果買回家的菠蘿帶有青色,可以放幾天熟透了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