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在人們眼中都是危險的,不僅因為它個頭大,有著鋒利的牙齒,還因為它的性情捉摸不定,最關(guān)鍵的還是常有鯊魚吃人的報道問世,導(dǎo)致人們談鯊色變。其實,在龐大的鯊魚種群里,有一些鯊魚是不吃人的。那么檸檬鯊是不是這些鯊魚中的一份子呢?

檸檬鯊吃人嗎
檸檬鯊是會吃人的。檸檬鯊好奇心強,性情兇猛,對人類是有一定威脅的。因此在觀賞或者飼養(yǎng)的時候注意不要與之親密接觸。

檸檬鯊的名片
檸檬鯊,是鯊魚的一種,因似檸檬的顏色而得名,屬中型鯊魚,身體粗壯,性情兇殘,對人類有一定威脅。檸檬鯊幼時生活在平坦的沙地及瀉湖區(qū)的紅樹林一帶,長大后則移至深達400m左右的較深水域。檸檬鯊身長一般在8到10英尺(約合2.4到3米)之間,已紀錄的身長最大的檸檬鯊超過12英尺(約合3.6米)。

軀干較粗大,頭甚平扁。尾長小于體長的1/2,尾基具凹洼。吻稍短,前緣鈍圓。眼較小,略呈橢圓形,具瞬膜。鼻孔寬大,斜列。口寬約為口長1.5倍,口閉時齒不暴露。唇褶不發(fā)達。齒狹長三角形,邊緣光滑,基底無小齒頭;兩側(cè)齒略外斜,1行在使用;下頜齒狹而尖直。無噴水孔。鰓孔5個,寬大。第一背鰭小而低平,起點后于胸鰭里角;第二背鰭較大。尾鰭寬大,其長約等于頭長,尾椎軸稍上翹;臀鰭較小;腹鰭長方形;胸鰭寬大,稍呈鐮形。體呈檸檬黃色,尾端上葉及下葉黑褐色,兩背鰭上部及胸鰭背面色暗。熱帶海域底棲,游泳緩慢。胎生,分布于我國南海;西印度洋和中太平洋。

鯊魚的身體結(jié)構(gòu)
鯊魚和其它魚類不一樣,它們的骨架是軟骨組成的而非骨頭。在骨架的某些地方有特別的鱗甲加以強固,這種鱗甲稱之為“特瑟磊”,由硬鈣鹽構(gòu)成。鯊魚的牙齒都是定期生長及汰換。有些鯊魚每年可生長數(shù)千顆牙齒,老舊的牙齒會脫落,并由位于后排的新牙取而代之。
即便是鯊魚的皮膚也有牙齒!有項特征可用以界定鯊魚,那就是包覆在鯊魚皮上牙齒般的鱗片,我們稱之為皮膚小齒(盾麟)。這些皮膚小齒使鯊魚皮摸起來像砂紙一樣。
鯊魚有至少五對垂直鰓裂,這些鰓裂通常位于幾乎是頭部側(cè)面的位置。有些種類的鰓裂則多達七對。幾乎所有的魚類都有泳鰾來幫助它們保持浮游,但鯊魚卻沒有這種構(gòu)造,它們藉用其它方法來保持在水中浮游。
魚在這個世界上已經(jīng)存在很久了。已知最早的鯊魚大約于四億年前開始演化,其時間比恐龍還要早上二億年,它們是相當(dāng)常見的掠食者。從化石記錄里,可辨識出的鯊魚多達兩千種以上,相較于現(xiàn)今存在的鯊魚種類,則大約只有一千多種。
最早和現(xiàn)今的鯊魚在外觀上有很大差別。有些看起來像鰻魚而不像一般的魚類。許多遠古鯊魚具有圓狀鼻突,不似我們現(xiàn)今會聯(lián)想到的尖鼻突,它們的腦容量比較小,牙齒也比較鈍、不像現(xiàn)代鯊魚那種常見的尖牙利齒。遠古鯊魚的魚鰭較不柔韌也不靈活,它們的身手似乎沒有現(xiàn)代親戚來得矯健。不過在某些方面,它們跟我們現(xiàn)今稱為鯊魚的那種動物非常相似。具有相同的軟骨骨架、多對鰓裂,以及可汰換的牙齒。

鯊魚對人類的危害
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和其他受鯊魚威脅的海岸,在公共海灘常設(shè)有瞭望塔、警鐘、警報器或防護網(wǎng)。從1937年起,澳大利亞海灘外就設(shè)置了捕鯊網(wǎng),在碎浪線之外平行于海灘,于浮標(biāo)和錨之間懸掛刺網(wǎng)。網(wǎng)可從各方向纏住鯊魚,即使這些網(wǎng)達不到水面也達不到底部,且間距較遠,但仍起到了簡單且有效的防護作用。最恐怖的種類是大白鯊,它們飄忽不定地出現(xiàn)在美國沿岸水域,曾在麻塞諸塞州巴澤茲灣(BuzzardsBay)、新澤西海岸外,以及最常出沒于加利福尼亞沿岸,釀成十分慘重的攻擊事件。其他鯊魚包括鼬鯊、白真鯊、海洋白尖鯊、藍鯊和雙髻鯊也攻擊人類。當(dāng)然,體型越大攻擊就越可怕,但有些小型種也同樣危險,這從戰(zhàn)時落海生還者的情況可充分證實。
當(dāng)鯊魚饑餓、受到騷擾或在某些情況下為捍衛(wèi)領(lǐng)地時會進攻人類。人游泳時踢動和拍擊造成的水振動(對鯊魚來說,這類似于魚受傷時的不規(guī)則游動)、水中有被刺傷的魚或誘餌,以及傷口出血或月經(jīng)血均會刺激鯊魚。大多數(shù)受傷發(fā)生在下肢和臀部。估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00起鯊魚攻擊人類事件發(fā)生。約25%是致命的,多死于出血和休克。然而,必須注意到,鯊魚攻擊人類事件比起其他水上事故要少很多。

看完文章之后是不是對鯊魚的印象要改觀許多,其實鯊魚并不是有意要吃人的,只有在他們感受到了威脅或者是在是饑不擇食了才會吃人。然而不同的鯊魚個性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對待鯊魚還是要謹慎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