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都從古至今就流傳下來的,對治療疾病、養生都特別好。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能看到穴位按摩、針灸等等的養生館,那么大家對穴位了解嗎?按摩穴位真的對身體好嗎?龍眼穴又是什么穴位?

龍眼穴有什么作用
龍眼穴是經外奇穴,位于手小指尺側第2,3骨節之間,握拳于橫紋盡處取穴,是金針王樂亭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經驗穴,應用龍眼穴治療帶狀皰疹、劇烈的神經痛病癥,鎮痛效果顯著。

龍眼穴治療帶狀皰疹
對于不是特別嚴重的帶狀皰疹皰疹,有時我圖省事在“龍眼穴”放血。龍眼穴位于小指近端指關節尺側第二、三骨節間,握拳于橫紋盡頭處。 局部常規消毒后,用一次性注射針頭對準穴位快速點剌兩三分深,然后雙手相對擠出血至出凈黑血3~5毫升,左右同時做。局部用酒精棉球擦拭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壓片刻,用創可貼2小時后摘除。
龍眼穴在小腸經循行處,屬于經外奇穴。有清熱利濕鎮痛、活血化瘀通絡的功效。龍眼穴是北京中醫醫院已故老中醫金針王樂亭的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經驗穴,應用龍眼穴治療帶狀皰疹、劇烈的神經痛病癥,鎮痛效果顯著。治療機理:小腸與心相表里,心經屬火,主血脈,龍眼穴放血能瀉心火而清血熱。根據“菀陳則除之”的中醫治療原理,放血又可除菀陳祛瘀通絡。

《針灸甲乙經》中對“菀陳則除之”的注解是:菀,同郁作堆積講;陳,積也。陳為陳腐之意;菀陳意為“血郁滯不通”。實指經脈中瘀血、濕邪等阻滯經絡。”“除之”則是指泄去瘀血,以達到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氣血。“菀陳則除之”是用針治療疾病的法則之一,其原文出自《靈樞?九針十二原》“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瀉之,菀陳則除之,邪盛則虛之。”《靈樞?小針解》中也有“菀陳則除之者,去血脈也” 的論述。
后人根據《內經》的論述,將“放血”理解為“菀陳則除之”治療原則的具體體現。

究竟按哪個穴位才能補腎
宋代有位醫學家曾說過:“人于無病時,長灸關元穴、命門穴、氣海穴、中脘穴……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命矣。”所以這4大穴是溫補脾腎、扶養正氣的要穴。
1、關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元氣出入的關卡。
2、氣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是陰中之陽、元氣之海。

3、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能養脾胃。
4、命門(位于第二腰椎下兩腎俞之間)顧名思義,是人體的生命之門,具有溫煦、推動五臟六腑之陽氣的作用。
每天對這4個穴位艾灸10~20分鐘,以皮膚發紅為宜,可強壯元陽、理脾和胃,增強抗病能力。平時忙碌的人也可以多按摩這幾個穴位。

緩解腰疼腫痛按哪個穴位
陰陵泉幫助腿部消腫,很多中老年人做了一天家務后,會發現自己的小腿腫脹。這是小腿長期在同一姿勢下,氣血無法順行而導致的腫脹。這時候要用“小腿消腫穴”——陰陵泉。
每天在這個穴位刺激3~5分鐘,讓氣血順利通行。另外,盡可能不要長期保持同一個姿勢,有利于全身的氣血循環,避免身體的僵硬。
穴位一點通:膝蓋內側橫紋向上,會摸到一個突起的骨頭,順著骨頭的下方和內側摸,會摸到一個凹陷的地方,這里就是陰陵泉所在位置。

委中緩解腰背痛,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包括后背筋膜炎等,都可以按揉委中穴。膀胱經的濕熱水氣在此聚集,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濁。此外,肩周炎患者還可試試把右手指從后背盡量對左手指尖,再反過來。通過這樣交叉,類似搓澡的動作,對緩解疼痛效果很好。
穴位一點通:患者應采用俯臥的取穴姿勢,委中穴位于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里側中央。

總的來說,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就像想補腎可以長按按關元穴或是氣海穴,緩解腰疼背疼的話可以按按委中穴等等,效果都特別的好。小編只能感嘆古人的偉大啊,給我們后人留了這么個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