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畜產品質量特別是產品的內在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對肉雞養殖技術也要求越來越精,那么到底怎樣養肉雞?

一、場址選擇
1、要選擇地勢高燥、背風向陽;
2、場地要有一定坡度,有得于排水;
3、要遠離村鎮,與其他飼養場相距1000米以上,便于防疫的地方。
4、交通便利;
5、水量充足,水質良好,符合飲用水標準;
6、電力供應穩定可靠,最好自己配備發電設備。
7、符合國家法律規定,禁止在國家和地方法律規定的水源保護區、旅游區、自然保護區等區域內建場。
二、雞舍的建設
一般采用網上飼養(優點:便于管理,便于保持雞舍通風和網床的干燥)。
1、肉雞飼養要求每批全進全出,所以只需建一個雞舍就可以了;
2、采用“雙坡”方式建雞舍,高3米左右,頂部要加隔熱層,屋脊處設通風天窗,每隔6米一個,天窗上加防雨帽;
3、雞舍的兩邊修有固定的墻,并開有窗戶(高約1.35米,面積約0.9×0.8米),每隔3米開一個窗戶;
4、為保持通風干燥,還要設置翼窗,位于網床與地面之間,為0.40×0.4米,窗臺距離地面5-10厘米,每隔3米設置1個;還可以設置地下通風道輔助通風;
5、雞舍地面必須是水泥地面,雞舍入口處設置與門同寬的腳踏消毒池;
6、頂部內側應鋪一層塑料布,便于保溫和沖洗消毒;
7、雞舍兩頭設置風機輔助換氣。
三、飼養設施
1、網架應堅固耐用,網頁要光滑平整,肉床高0.9米,寬3.5米為一道,長度視雞舍長度而定,網床設0.4米高的護欄;
2、雛雞階段不需要使用整個網床,可以用塑料布將整個網床隔開成幾個單獨的雞舍,只使用部分網床,以后隨著雞只的生長逐步擴大使用面積,以符合密度要求;
3、雞舍內供暖設備一般采用火爐供暖,但必須安裝煙囪,以防煤氣中毒,煙囪可根據情況適當延長,以利于充分散熱,節省能源;
4、光照時間對雞只的生長速度有很大的影響,除每天的自然光照外,還要備有人工光照設備。因此雞舍內要安裝2條照明線路,每隔3米安裝1個燈頭,達到每20平方米面積有一個燈泡照明,高度以距離地面2米為宜,一般采用白熾燈照明;
5、飲水、喂料設備要充足,以保證雞只的飲水和采食。一般育雛階段要求每50只雛雞配有一個飲水器和喂料器,20日齡后每30只配一個;
6、配備必要的清洗消毒設備,如高壓清洗機和消毒噴霧器等。
四、進雛前的準備
1、進雛前15-12天清理雞舍糞便,清洗飲水器、喂料器,用高壓水槍沖洗雞舍墻壁、屋頂、網床、地面等,并檢查維修雞舍設備;
2、進雛前11-9天對雞舍進行第一次藥物消毒(包括網床、地面、飲水器、喂料器等),消毒時應當關閉門窗和通風口,10小時后開窗通風,在通風3-4小時后關閉門窗。飲水器和喂料器用消毒液進行浸泡消毒;
3、進雛前6-4天進行第二次消毒,可用40%的甲醛水溶液300倍液體進行噴灑消毒,消毒前檢查溫度,使雞舍溫度達26℃以上,濕度達80%以上,消毒要徹底,不留死角,消毒后密閉門窗36小時以上,然后打開通風不少于24小時;
4、進雛前3-1天準備好飼料,用塑料布將網床隔好,按育雛期第一周每平方米30-40只的飼養密度進行分隔。進行預溫(使墻壁、地面預熱)、預濕,冬季預溫應在進雛前3天進行,預溫溫度應在35℃以上。夏季提前1天預溫到34℃,同時不斷給育雛室加濕,以保證育雛室的濕度。在網床上鋪上一層紙板防止雛雞受涼。預溫、預濕完成后就可以進雛了。
五、育雛管理
1、雛雞1-2日齡:雛雞運到后應盡快送入雞舍內,送入雞舍后不要立即將雛雞放在網床上,應先對雛雞進行免疫,用新城疫支氣管炎二聯滅活苗對每只雛雞右眼用1滴。免疫后就可以將雛雞放在網床上了。 在免疫完成后,就可以開始給雛雞第一次飲水了,雛雞第一周飲水要求使用20℃左右的溫水,并在水中加入多種維生素,要保持水量充足,保證讓每一只雛雞都飲到水。在第一次飲水3小時后,就可以給料飼喂了,飼料要用雛雞專用料,在育雛的1-7天內,讓雛雞自由采食,第一天要求每2小時給料一次(注意少喂、勤添),要隨時注意觀察舍內溫度的變化和雛雞活動的情況(如分布均勻,活動自如,說明溫度適宜;如扎堆則說明溫度過低),為了保溫,育雛期通風量不宜過大。但煤氣和消毒太濃時應加強通風,可在每天中午舍外溫度高時進行通風。在育雛的1-2天舍內溫度應保持在33℃以上,相對濕度在70%,前2天應采用24小時光照,照明用40W的白熾燈泡。
2、雛雞3-4日齡:從第3天開始將舍內溫度降到32℃,相對濕度保持在65-70%之間。期間注意觀察雛雞的糞便,并清理積糞,更換墊紙;注意煤爐、煙囪和通風情況,防止煤氣中毒,要求每3小時給料一次,并在第3天減少光照1小時,保持在23小時光照時間。
3、雛雞5-7日齡:第5天時將舍內溫度調到32-30℃,相對濕度保持在65%,5日齡時對雞只進行免疫,使用新城疫油苗頸部皮下注射。第6天開始喂料時開始改為成雞料盤,采取每天更換1/3開食料盤的方式更換。每天喂料6次,夜間熄燈2小時保持22小時光照時間。從第七天開始擴大網床面積,使雛雞密謀保持在每平方米35只。
4、雛雞8-14日齡:第8天開始將雞舍溫度降到29℃,第9天時在雛雞飲水中加入多種維生素,對雞只進行免疫,使用新城疫TV系苗點眼或滴鼻,每只雞1滴。同時在第9天更換飲水器,撤走雛雞飲水器更換為成雞飲水器,將飲水器調整到適當高度。在這期間應注意觀察溫度、濕度,并適當通風,特別是在夜間應注意有無呼吸異常音。從第8天開始要定時定量給料,投喂飼料量應根據雞只的體重靈活掌握,一般不要限料,以吃完又沒有剩余為準,每天投喂4-6次,到第13、14天時在飲水中加入多種維生素,第14天對雞只進行免疫,使用法信靈進行滴口免疫。免疫后應清洗飲水器,并在飲水中加入多種維生素。到這時要隨著雞只的生長逐漸擴大網床面積,期間雞舍溫度保持在28℃,濕度為55%。
5、15-22日齡:第15天繼續飲用一天維生素水,并加強舍內通風。在第17、18天時使用過氧乙酸0.2%液體進行帶雞消毒,第19天開始更換為成雞飼料(更換時不要一次性全部換掉,應分為4天更換完成,即每天用1/4的成雞料替換出雛雞料,混在一起飼喂,直到第4天全部更換為成雞料)。在這期間,雞舍溫度應從第15天的28℃逐漸降到22日齡的26℃,兩天降1℃,濕度控制在50-55%。同時隨著雞只的生長擴大網床面積,使飼養密度保持在每平方米10只。調整飲水器高度以適應雞只需要,在22日齡時使用新城疫四系對雞只進行點眼免疫,光照時間保持在22小時,在15日齡后照明燈由40W換成15W進行照明。
6、23-26日齡:在免疫后要注意溫度和濕度的控制,在25日齡時進行帶雞消毒一次,在飲水中加入超強多維,26日齡時把舍內溫度降到25℃,濕度控制在45-50%。
7、27-34日齡:加強日常管理,加強通風,如雞舍內溫度過高,要使用降溫水簾和排風機進行降溫。在這期間,應使室溫從25℃降到23℃,濕度保持在40-45%。
8、35日齡-出欄:雞只生長到35日齡時禁止使用任何藥物。要加強舍內的通風換氣,從36日齡開始將雞舍溫度降到22℃。從35日齡到出欄每天應保持24小時光照時間,目的是增加雞的采食量,尤其是在夏高溫季節,白天溫度高,雞的食欲差,采食量小,而夜間涼爽,應讓雞充分采食,以提高雞只的增重速度,提早出欄。37日齡時帶雞消毒一次,40目齡將雞舍溫度降到21℃并一直保持到出欄,43日齡時進行最后一次帶雞消毒,一般45-52日齡出欄,體重約2.5-3千克。
六、飼養管理
1、投料標準:從1日齡每只每天11克至52日齡每只每天約248克,每天大約增加4-6克,每天按時投料,并按雞的不同、生長速度決定每天的數量,適當通風換氣,能夠排出舍內污染空氣,換入新鮮空氣。注意調節溫度和濕度。要按時清理舍內積糞,一般每2天清理一次。
2、通風原則:1-25日齡以保溫為主,隨著日齡的增加,適當加大通風量。25日齡后應加大通風換氣量,冬季也要求24小時通風換氣,但夜晚應適當減少。
3、衛生防疫:做好每一階段免疫工作,工作人員進入雞舍要更換專門的服裝,消毒池的消毒藥水要勤更換,一般每4-5天更換一次。禁止外來人員進出雞舍,按國家法律規定使用藥物和藥物添加劑。

冬季養肉雞注意事項
一、保溫防寒,不能忘記通風
冬季氣候寒冷,而舍內需要的溫度與外界氣溫相差懸殊,既要通風換氣,又要保持舍內溫度。雞舍要求防寒性能好,達到冬季保溫的要求。嚴防仔雞由于低溫造成扎堆擠壓致死的現象發生。 在通風換氣的同時,注意不要造成舍內溫度忽高忽低,嚴防由于溫差過大造成應激反應引起疾病,通風口以高于雞背上方1.5米以上為宜。 當氣溫急驟下降,防寒保溫工作跟不上時,往往易使肉雞外感風寒,發生以咳嗽、噴嚏、氣管羅音、呼吸困難等癥狀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 因此,飼養者要掌握好氣候的變化,做好防寒保溫工作。雞舍要維修好,防止賊風、穿堂風侵襲雞群。 平地飼養的肉雞群要加厚墊料,利用墊料來提高室內溫度。要勤換墊料,中午開窗通風。一般情況,6日齡開始通風,并隨日齡增加,加大通風量,使雞群有足夠的氧氣。
二、保溫保干,不能忘記排氨
冬季氣候寒冷,不能為了給雞舍保溫而忽視了通風換氣,對雞群排泄的糞便和潮濕的墊料不及時清除,致使雞舍內氨氣蓄積,濃度增大,導致肉雞氨氣中毒或引發其他疾病。為了防止氨氣對肉雞的不良影響,建議養雞場(戶)抓好下述飼養管理工作:操作時盡量減少灑水,防止水槽漏水;如果雞舍內濕度過大,則應及時清除舍內糞便及潮濕的墊料。 此外,可使用吸氨除臭劑來降低雞舍的氨氣濃度,常用的有硫酸亞鐵、過磷酸、硫酸銅、熟石灰之類。
三、強化飼養,不能忘記防病
根據肉雞不同的生長階段,按飼養標準配制日糧。由于冬季氣溫偏低,肉雞的熱量消耗較大,配制日糧時可適當提高飼料中代謝能的標準,而適當降低飼料中蛋白質的比例,同時要特別注意日糧中維生素的含量,滿足其需要。所配飼料的原糧必須無霉變、無雜質,以防誘發呼吸道疾病。做好預防病毒性疾病和細菌性疾病的工作,當肉雞體質較弱,抵抗力下降時,一些疾病的發生還可誘發呼吸道疾病。因此,在提高機體抵抗力的同時,要做好有關疾病的防治工作。有疫苗預防接種的要嚴格按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注射。平時要經常使用一些預防疾病的藥物,定期給雞舍消毒。
四、加強管理,不能忘記常規
進雛前對雛舍進行嚴格的沖刷、消毒、熏蒸,用具、衣帽、房舍等徹底清洗。 控制飲水,一般飲水是耗料量的2~3倍,但不宜多供水,因為水多會加劇墊料的潮濕,用水管時防止跑水。肉雞群易發生非傳染性呼吸道病,尤其是25日齡左右的肉雞在冬季時易發。該病是由于飼養管理不善的結果,主要是因為舍內空氣干燥、粉塵過多,且在通風不良情況下,被雞群吸入、長期蓄積而致病。 防治措施是在保持舍內溫度前提下,加大通風量,以保證舍內氧氣含量,是雞群不發病或少發病、發病后盡快恢復的基本條件。
五、環境控制,不能忘記衛生
首先,應從健康種雞場引進雞苗,嚴防經垂直傳播帶進病原體。其次,應創造良好的飼養環境。飼養用具與消毒用具嚴格區分,并定期消毒,嚴防水平傳播疾病,同時定期監測相鄰雞場及本地區有無疾病疫情的發生,采取預防措施。定期監測本場雞群的健康狀況,出現疫情及時處理。第三,堅持帶雞消毒,消滅鼠害,嚴防鼠害傳播疾病,病死雞燒埋處理,病雞與健康雞隔離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