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養殖進一步發展,農村秸桿資源的豐富,通過大力發展圈養黑山羊生產,提高農民增收,為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重要的支撐產業基礎。養殖中有很多農民朋友提出一些疑問: 養殖黑山羊到到底可以圈養嗎?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黑山羊圈養怎么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圈養黑山羊的好處
1、黑山羊生長發育快。由于減少了游走覓食活動,飼草轉化成羊肉的比例提高,單位草量能產出更多的羊肉,飼養周期可縮短一半時間,周轉快,效益高。
2、積肥多。放養一只羊年平均積肥500kg,而圈養時為1000kg。
3、疾病少,產羔成活率高。放養山羊由于“風餐露宿”,容易感染疾病,而且不容易及時發現病羊,所以羔羊夭折現象經常發生。圈養山羊可以進行精細管理,不喝臟水,染病機會少,因而母肥仔壯,成活經幾乎可達100%。
4、促進植被的恢復,解決林牧矛盾,有利于飼草業商品化,帶動草食動物生產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黑山羊圈養養殖技術
圈養,即不放牧。將飼草定時、定量地放在羊圈養槽或欄內飼喂山羊,讓其在在舍內完成生長、發育、繁殖、育肥等全過程的一種方式。圈養的飼料為人工牧草、野草、灌木枝葉、秸桿類,同時必須給予充足的飲水,加喂食鹽、尿素(尿)、維生素、礦物質飼料或舔磚等。
一)羊舍建造
山羊舍是山羊長期生活的地方,它的主要任務是為山羊提供安全的環境條件。所以,一棟理想的山羊舍要有防雨淋、防太陽曬、防疾病傳播、防野獸為害等功能。根據山羊的生物學特性和馬山縣自然條件,羊舍建造要符合如下要求:
1.羊舍面積。羊舍應有足夠面積,使山羊在舍內不太擁擠,可自由活動。每只山羊平均占有最低面積是:種公山羊為1.2—1.5平方米,成年母山羊為0.8—1.0平方米,哺乳母山羊為2.0—2.5平方米,幼齡公、母山羊為0.5—0.6平方米,閹山羊為0.6—0.8平方米。
2.山羊舍外要有運動場,運動場的面積為山羊舍面積的2—5倍。運動場圍墻的高度,小山羊為1.5米,母山羊為2米,公山羊為2.2米。運動場內應架設飲水裝置、草架、食槽等。
3.馬山縣屬高溫多濕地區,防暑、防濕重于防寒,因此羊舍要建成內部干燥、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冬暖夏涼的敞開式羊舍,檐高3米以上,舍內架設的羊床離地1-1.5米,舍外應種樹以利防暑降溫。
4. 屋頂要完全不透水,排水良好,能耐火耐用,要有一定坡度,除平頂和圓拱頂外,若用樹皮、瓦、草料做屋頂,分別需要有15、35、50度的坡度,以利防水和排水。馬山縣氣候炎熱,羊舍屋頂應側重于防暑,所以用水泥屋頂時應設隔熱層。
5.羊舍地面要高出舍外地面20—30厘米,地面致密、堅實、平整、無裂縫、由里向外應有一定傾斜度,靠外面的低地處應開設排糞溝。
6.門、窗、墻要堅固耐用。
7.羊舍外邊要建有貯糞池。
二)及時去勢
不宜留種的公羊,除部分公羊留作試情公羊外,其余的在出生7-60日齡應進行去勢,去勢后的公羊性情溫馴,便于管理。
三)合理搭配青、粗、精料
羊屬食草動物,飼料應以牧草、樹葉為主,精料為輔,在夏秋季節,應多喂些草料、樹葉或牧草(一般種植桂牧一號0.15畝可養成年羊一只),禾本科(如桂牧一號、象草、類玉米等)與豆科(如銀合歡、任豆樹、沙皮樹葉等)牧草投喂比例為 4:1,適當補充精料。冬春飼草比較缺乏,有條件的地方,應利用冬閑田種植黑麥草作補充,也可通過多喂些混合飼料解決飼草不足的問題。混合料參考配方:玉米粉54%、草粉40%、黃豆或花生餅4%、麥麩2%,外加礦物質適量,每只羊每天喂食鹽5克。
四)供足飲水
為消化食入的粗飼料,山羊每天必須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同時體內循環、養分輸送也離不開水分。所以山羊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嚴重,容易導致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膘情下降等。因此,應供給充足而干凈的飲水,冬季應飲溫水。
五)精心管理
每天清潔羊舍地面一次,圈舍及其周圍要定期消毒,每半個月清除羊樓下羊糞一次,并將其遠離羊舍堆積發酵。重胎母羊、哺乳母羊及其所帶羔羊要隔離于小單間飼養(2㎡/間),以防擁擠造成母羊流產和壓死羔羊,小單間應保持干燥清潔衛生,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溫度以18-20℃為宜。
小規模圈養黑山羊的技術
非牧區飼養黑山羊,以農村小規模圈養為主,簡化管理,節約精料、省時、省工。對于黑山羊幼羊喂養在2月齡內羔羊依靠母乳喂養。2月齡后,進行人工精料喂養,精料配方(按每天每只羊計):250克麥麩,125克干豆腐渣,750克作物淀粉(用花生秧或紅薯藤磨成)。
喂養時間:人工喂養3個月。喂養方式:冬季氣溫低,精料以干料為主,羊食后飲些溫開水。春、夏、秋三季可將精料對溫開水拌濕后喂給。種羊喂養精料配方,(按每天每只羊計):500克麥麩,250克干豆腐渣,1000克作物淀粉。按照幼羊的喂養方式喂養。
黑山羊小規模圈養的疾病防治:在小規模圈養條件下,保持羊圈干凈、衛生非常必要,冬季要每5天清掃1次圈,夏季要每3天清掃1次圈。羊群常見病以腹瀉為常見,可常備些止瀉藥物,按說明服用。另外因羊蹄中空,要勤修蹄,防治蹄部疾病。
養殖注意:按目前農村情況,青壯年勞力多出外務工,留守人員多為婦幼及50歲以上弱勞力,所以家庭養羊以控制在5月齡出欄20只商品羊為宜。羊群留種羊公母比例為1∶10。母羊以每年4月上旬和8月上旬受孕為宜。另外,鼓勵養羊戶多種植花生、紅薯、胡蘿卜等,增加羊飼料來源,有助于減少精料投入。

夏季羊圈養如何調整飼喂時間?在黑山羊飼喂方法上應當采用少喂勤添,精料一般日喂3-4次為宜。要防止飼料在飼槽內堆積發酵酸敗變質。調整飼喂時間,由于采食后的2-3小時為熱能生產的高峰階段,因此夏天在飼喂時間上,應當選擇在一天中溫度相對較低的夜間增加飼喂量。從晚上8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期間飼喂量可占整個日糧的60%-70%,尤其粗料宜安排在晚8點至早上5點進行。
冬季圈養黑山羊要做到槽凈、草凈、料凈、水凈、棚凈和羊體凈,每次添加的草、料、水,都要讓黑山羊吃光喝光。要做到:寸草鍘三刀,拌料要均勻,才能使黑山羊達到增重上膘的目的。黑山羊每次吃飽喝足后,都要堅持使黑山羊活動5-10分鐘,以增加血液循環,促進草料的消化吸收,避免發生積食積水。
圈養黑山羊的草料應精細調制,俗話說,寸草鍘三刀,無料也上膘。這并不是說黑山羊飼草鍘得越短越好,鍘得太短反而不利于反芻消化。一般將玉米秸鍘成2厘米-3厘米長,最好是做成青貯飼喂。有的黑山羊養殖戶補飼精料貪圖省事,用未加工的玉米或小麥直接飼喂,造成黑山羊營養攝取不平衡,無形中增加了飼料成本。
有的養殖戶將精料粉碎過細,正常情況下精料的直徑以1毫米-2毫米為宜,相當于整粒玉米的1/6-1/8。粉碎過細也不利于消化吸收,造成“過料”,可在糞便中見到大量未消化的精料。還有的養殖戶長時間浸泡精料,認為精料軟化后黑山羊易消化吸收,殊不知精料經長時間浸泡后營養物質遭受破壞,由于細菌的大量繁殖導致飼料酸敗,黑山羊采食后,瘤胃內環境被破壞,消化機能紊亂,影響黑山羊健康。正確的做法是喂干粉料或臨喂前進行潮拌。
黑山羊圈養的技巧。對于黑山羊的圈養,要做好喂養的定時、定量、定質。圈養黑山羊的養殖場應制定良好的作息時間,定時就是要每天按照同一時間投料和固定投喂次數,這樣可提高黑山羊的食欲,促進消化腺定時活動,提高飼料消化率。如果飼喂次數忽多忽少,飼喂時間忽早忽晚,就會拓亂黑山羊的生活規律、降低食欲和消化機能,并易引胃腸病。定量就是對黑山羊投喂的量要固定,不能隨意投料,一定要適量,盡量不剩料。
忽多忽少或隨意的投料都有可能引起黑山羊消化不良、拉稀。定質就是對于黑山羊飼喂的日糧要相對穩定,不喂發霉變質的飼料,不隨意變動日糧結構,如需變換,新舊飼料必須逐步增減,讓黑山羊的消化機能有一個適應過程,突然變換易引起黑山羊采食量下降或暴食,消化不良,生產性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