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只發生脂肪肝主要存在于蛋雞,這與蛋雞飼養周期長,有很大的關系。無論是肉雞還是蛋雞,為了維持高產穩產,營養全面而豐富是必然的,由于蛋雞飼養周期長,因此,大量的脂肪積累在肝部,逐漸形成脂肪肝。我們都知道肝臟是物質代謝的重要器官,在蛋白質、脂肪、糖類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和轉化利用等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并能進行相當數量的儲存。造成雞只脂肪肝的原因有哪些呢?

毋庸置疑,營養過剩是最主要的因素。造成營養過剩的原因有:一是飼養配方不合理。營養濃度過高,尤其是能量過高。多余的能量物質就逐漸轉化成脂肪并沉積下來。二是營養物質的比例不適宜。例如,飼料中蛋白能量比不合適。能量過高,不能充分利用。盡管總營養量可能并不高,但仍有一部分能量轉化成脂肪。
雞采食飼料中的營養數量超出正常的生活、生產消耗量和儲存量,超出部分則轉化為脂肪在體內沉積下來,形成過量的脂肪組織,使雞體過度肥胖。過多的脂肪主要沉積在皮下組織、腹壁內側、腎臟周圍、胃的四周和肝臟。脂肪在肝細胞內的過量沉積,嚴重影響肝臟生理功能,引起肝臟肥大。
營養過程容易導致脂肪肝,但營養缺乏也可以導致脂肪肝。這里說的營養缺乏是指某種營養素的缺乏,比如飼料中氯化膽堿、維生素E、維生素B12、蛋氨酸等。參與脂蛋白的合成,并輔助脂蛋白將脂肪運出肝臟,當這些營養素缺乏時,在肝臟加工或轉化成的脂肪運不出去,就沉積在肝細胞內,形成脂肪肝。
運動不足是另外一個重要因素。現在蛋雞養殖,幾乎都是全程籠養,飼養密度大,空間小,大大限制了雞的運動。多余的能量就會在體內,尤其是在肝臟內形成脂肪儲存起來。
肝臟功能能力差或者受到損傷,使肝臟合成脂蛋白的能力下降,不能及時將脂肪運送出去而在肝臟沉積。各種病毒性疾病、體溫高熱稽留、肝膽疾病,以及重金屬、黃曲霉毒素、棉粕和菜籽粕中所含毒素等引起的中毒,都會對肝臟功能產生巨大損傷作用。
最后,就是雌激素的影響。我們都知道女人容易發胖,同理,母雞也容易發胖,這與雌激素有關系。產蛋是一種生殖行為,產蛋量多少與雌激素的數量和活性高低密切相關,而雌激素能促進肝臟脂肪的合成和沉積。
事實上,任何一種疾病都不是單獨存在,也不是單獨某個因素單一造成的。尤其是脂肪肝這類疾病,是一個慢性積累過程,并且與雞的健康素質密切相關,飼養者平時要多注意。
治療 1、在每噸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1000單位,維生素B1212毫克,氯化膽堿1000克,肌醇900克連續飼喂2—4周。 2、板藍根100克,大青葉50克,茵陳50克,當藥100克,大黃50克,梔子30克,川柏50克,甘草30克,三棱20克,文術20克。以上中藥共為細末500克添加入500公斤飼料中喂之,連用3—5周。 六、預防:科學飼養,合理搭配飼料是預防本病的主要預防措施。飼料中要使各種營養物質既能滿足雞的生理需要,又不能過剩。并且要補充足量的蛋氨酸、膽堿和B族維生素。千萬不要喂腐敗變質、發霉的飼料,多增加光照、增強運動量。對于個別病雞及時淘汰。

加強管理籠養雞、網上養雞飼養密度要小;地面平養雞要經常清除糞便,保持雞舍清潔;高溫陰雨天氣,料槽要及時清理。
控制應激注意減少各種不良刺激,防止發生應激反應,特別是在產蛋高峰期,尤其需要注意飼料更換,轉群,分舍,高溫,疫苗注射,清理雞舍及各種噪音帶來的應激反應。為預防熱應激反應,高溫季節應加大vc用量,可在飼料中添加0.04%的vc或0.4%的碳酸氫鈉,同時用0.01%~0.02%的vc飲水。
限制飼養雞群產蛋高峰期前限食量要小,高峰后限食量可大,小型雞種可在120日齡后開始限飼,一般限喂量為8%~12%。
營養全面在飼料中配齊各種營養成分,尤其是蛋氨酸、絲氨酸、氯化膽堿以及葉酸、vb12、生物素、vc、ve等。育成雞從16周齡至雞群產蛋率達5%這一時期,要飼喂含鈣2%~2.5%的后備雞日糧。
飼料多樣在產蛋雞日糧中添加適量的麥類代替部分玉米,同時使用適量的魚粉、苜蓿粉、酵母等,可有效防止脂肪肝綜合征的發生。注意控制菜籽餅的用量,一般不能超過飼料總量的5%。同時要認真做好飼料保管工作,防止飼料發霉變質,嚴禁使用發霉變質的飼料。
藥物防治發病雞群中,每千克飼料中添加氯化膽堿1克、ve10單位、肌醇1克,或每只母雞喂服氯化膽堿0.1克~0.2克,連續喂10天。也可在飼料中添加中藥水飛薊,用量為0.15克/公斤,連用3天。對外表正常而產蛋率持續下降籠養雞,可在每噸飼料中加入氯化膽堿1000克、ve1萬單位、vb12毫克、肌醇968毫克,連喂2周,注意觀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