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我國養殖業的飛速發展,很多的人都紛紛開始在家辦起養殖場來,其實要看一個行業有沒有發展前景,光看眼前的利益是遠遠不夠的,最少要看前十年的市場發展趨勢,因此這就需要投資者有長遠的眼光來看待事物。

開辦一個小型養雞場的分析
1、首先找一塊干凈的土地,通電、通路、靠近水源、地勢高、排水好、砂質土壤,面積不少于100畝,有樹木的荒山、荒灘最好,地價便宜還干凈,可以飼養2000只雞。
2、建一排雞舍,雞舍總面積約312平米(8*39米,13間),其中包括一間(24平米)飼料間,4間(96平米)育雛舍、192平米(8間,分為兩個部分,每個部分4間,和育雛舍相鄰的部分為育成產蛋過度間、另外一部分為老雞舍)的放養舍;育雛舍網上平育,火墻取暖;放養舍搭人字棲架,按每延長米10只雞設計棲架總長度,即五層人字架;雞舍要建在場地中間位置,分前后兩個放養場,以便輪牧。此項投資約10萬元。
3、喂料用地面料槽,按每延長米20只雞設計總長度,2000只雞需要100米;飲水最好采用細水長流滲井式,以保證飲水清潔。
4、生產計劃:每年三四月進雛2000只,在育雛舍飼養至60日齡,轉入育成產蛋過渡間。
5、飼料委托附近飼料廠加工,60日齡前飼喂正大、希望等大廠家的商品飼料,60日齡至120日齡,飼喂委托加工的低添加飼料,120日齡以后飼喂無添加飼料。

6、銷售,雞的銷售,公雞120-300日齡,母雞300-500日齡,銷售最佳,平均出場價80元/只(零售價120元/只);雞蛋出場價1.5元/枚(零售價2.5元/枚);每只雞毛利潤(銷售-雛雞-飼料-防疫-煤電-死淘)約70元,2000只雞合計約14萬元,扣除2萬元場地、維修費用,一個飼養周期(1一年半)盈利約12萬元。
7、這12萬元沒有包括工資費用,只能是家庭經營,自掙工資,若要雇工,則利潤減少大半,因為養2000只雞需要一個長期工,一年半工資不少于6萬元,責任心方面,雇工不如自家人,跑冒滴漏損失也不會少。
8、若能發動一批同業者,建立不10個的小雞場聯合體,防疫、飼料、銷售分工合作,效益還能提高一點;農場還可以因地制宜,做一些有機種植,比如果樹,增加一部分收入。
9、總投資,雞場建設和育成雞成本,約20萬元,這里還不包括自住房的建設,若要建設自住房,還需要再加10萬元。也就是說,投資30萬,其中固定性投資20元,流動性投資10萬,可以創造一個年收入約8-10萬元的小家業。

養雞不賺錢原因分析
一 、養殖態度未端正。 大部分養雞戶在沒有掌握必備的養殖技術的前提下,就傾其所有甚至貸款,匆匆開始肉雞養殖生產,只夢想能遇到好行情大賺一筆。其實,現在的養殖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原來每只雞凈賺幾元錢利潤的機會已很少再出現。不少養雞戶只算計市場,結果往往是批批雞都賠錢,極大地挫傷了養殖積極性。
二、 市場規律沒把握。 養雞戶缺乏科學預測市場行情和合理安排生產的能力。由于市場變化莫測,肉雞養殖者必須有較強的市場意識,并能準確把握市場信息。肉雞一年四季價格不一,需求量也不同,不研究市場價格變化規律的盲目生產,將嚴重影響養雞效益。
三、養殖經驗尚欠缺。 不少肉雞養殖戶雖然養殖規模很大,從事養雞生產的時間也很長,但積累的經驗很少,到頭來往往賠多賺少,怨天尤人或自認倒霉。
四 、防疫觀念仍淡薄。 對雞的疫病防治存在著僥幸心理,認為不防疫也不一定得病,于是就不防疫。有的隨意減少防疫次數、打亂正常的免疫程序,甚至出現程序使用嚴重混亂的現象。有些養殖戶發現雞群有異常后就立即用抗生素,認為抗生素是萬能的。雞患病后,有的不經診斷就盲目用藥,有的看到病情好轉就立即停藥,使雞群得不到徹底恢復,有些疾病甚至因此轉為慢性病,損失很大。重用藥輕護理,既浪費了藥物,又錯過了最佳治療期,還導致雞群產生耐藥性。

五、 養殖環境待改善。 冬天只注意保溫,忽視通風,舍內氨氣、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濃度增高,不利于雞的生長;有的養雞戶進行通風時又忽視了保溫,忽冷忽熱,雞群發病率很高。
六、 自配飼料質量低劣。 用濃縮料自配飼料時,采用的配方不合理,既不能保證給雞群充分的營養,又增加了飼料成本。加上目前飼料原料市場混亂,偽劣產品多,更不能保證自配料的質量。
七、 技術更新跟不上。 由于知識水平低、信息流通不暢等方面的原因,許多養殖戶不能及時接受新知識、新技術,在飼養管理、防病治病等方面仍沿襲使用傳統方法,效果不佳,效益不高。
八、 屠宰管理待完善。 肉雞屠宰暫時沒有明確的規定,不少養雞戶既是養殖者又是運輸者,有的甚至還自己屠宰加工。病死雞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易引起疫病的流行和傳播。

養雞賺錢嗎
得注意的是未來20年,我國養殖業將實現重大戰略轉型,在農業中率先實現現代化,成為保障食物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因此養殖前景大體來說是非常好的。
目前,國內市場有限,僅供餐館、特殊人群消費;國際市場以東南亞和日韓等國為主,港澳地區年需300萬-500萬只,臺灣市場潛力極大,主要以鮮活雞為主。2012年的蛋雞肉雞總量遠遠超過需求,也必然導致價格的急劇下滑,致使一部分小養殖戶承擔不起紛紛淘汰出局,2012年年底前的一場速生雞的一場風波,又給整個養雞行業進行了一次洗禮。

在我國的養殖業中,養雞應該是比較普通的,可是同樣是養雞為什么有的人取得了成功,獲得了財富,而有的人為什么就效果不佳,收益不高呢?其實養雞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仍然有很多的技術和技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