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在我國養雞業的不斷發展,農場大大小小的養雞場有很多,我們都知道雞的養殖規模可大可小,因此它的投資成本可多,可少,養雞是屬于比較自由的養殖項目。

春季養雞注意事項
春季是孵化的黃金季節,也是雞的疾病多發季節。因此,春季養雞防病就成了關鍵。下面講解以下幾點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1、養雞戶(場)必須加強雞群的春季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2、堅持自繁自養。需要從外地購雞時,必須經過當地獸醫部門檢疫。新購進的雞要隔離飼養,沒有注射疫苗的要及時注射疫苗,過半個月后方可混群飼養。
3、大型雞場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一般養雞戶對7-10日齡及35-40日齡的雞可用雞新城疫Ⅱ系苗滴鼻,然后每隔2個月用滴鼻或氣霧進行免疫;另一種免疫方法是對7-10日齡及35-40日齡的雞用雞新城疫Ⅱ系苗滴鼻,到3月齡用雞新城疫Ⅰ系苗肌肉注射。
4、注意消毒衛生。
①注意場地的消毒衛生;
②注意飼養工具的消毒衛生;
③無關人員不得隨便出入飼養場外,以防帶入病菌。
5、不向私人購買疫苗。私人出售的疫苗,多為質量不高或過期失效的疫苗,使用后既達不到防疫效果,又容易導致其它雞生病。
6、死雞要集中深埋或燒毀。防止疫源擴散而蔓延至健康雞群。

春季養雞注意七措施
一、防寒保暖。春天氣候寒冷多變,給養雞生產帶來許多不便,特別是低溫對產蛋雞的影響十分明顯。在一般情況下,可采取適當增加飼養密度、關閉門窗、加掛草簾、飲用溫水和火爐取暖等方式進行御寒保暖,使雞舍溫度最低維持在3~5℃之間。
二、適度通風。春季由于氣溫較低,雞舍門窗關閉較嚴,通風量減少,但雞排出的廢氣和雞糞發酵產生的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卻依然存在,舍內空氣污濁時,易誘發雞的呼吸道等疾病。因此,要切實處理好通風與保暖的關系,及時清除雞舍內的糞便和雜物,在中午天氣較好時,開窗通風,使舍內空氣清新,氧氣充足。
三、減少潮濕。春季雞舍內通風量少,水份蒸發量減少,加之舍內的熱空氣接觸到冰冷的屋頂和墻壁會凝結成大量水珠,造成雞舍內過度潮濕,給細菌和寄生蟲的大量繁殖創造了條件。因此,一定要強化管理,注意保持雞舍內地面的清潔和干燥,及時維修損壞的水槽,嚴禁向舍內潑水等。
四、定期消毒。春季氣溫較低,細菌的活動頻率下降,但稍遇合適條件,即可大量繁殖,危害雞群。春季氣候寒冷,雞體的抵抗力普遍減弱,若忽視消毒,極易導致疾病暴發流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春季養雞常采用飲水消毒的辦法,即在飲水中按比例加入消毒劑(如百毒殺、強力消毒靈、次氯酸鈉等),每周飲用一次即可。對雞舍的地面可使用白石灰、強力消毒靈等干粉狀消毒劑進行噴灑消毒,每周l~2次較適宜。
五、補充光照。初春夜長晝短,蛋雞由于光照不足會引起產蛋率下降,可采用人工補充光照的方式進行彌補。在一般情況下,每天光照的總時間不應低于14小時,也不能超過17小時。例如,白天的自然光照為12小時,每天就需要人工補充光照2~5小時,補充光照分一次補光和分段補光兩種方式。一次補光即在早上天亮前或晚上天黑后一次性補足所需的光照,分段補光即將不足的光照時間均分為早上和傍晚兩次補給。在一般情況下,補充人工光照的強度以每平方米雞舍面積2~4瓦燈光為宜。
六、減少應激。雞膽小,易受驚,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因此,對雞喂料、加水、撿蛋、消毒、打掃衛生、清理糞便等工作都要有一定的時間和順序。工作時動作要輕緩,嚴禁陌生人和其它動物進入雞舍。若外界發生強烈的聲響,如過節時的鞭炮聲、刺耳的鑼鼓聲等,飼養人員要及時進入雞舍,給雞造成一種“主人就在身邊”的安全感。也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適量多種維生素或其它抗應激的藥物,防止和減少應激反應所造成的損失。
七、增加能量。雞靠吃進體內的飼料獲得熱能來維持體溫,外界的氣溫越低,雞體用于御寒的熱能消耗就越多。據測定,冬春季節雞的飼料消耗量比其它季節約增10%~15%。因此,在冬春季節雞的飼料中必須保證能量充足,除保證蛋白質的一定比例外,應適當增加含淀粉和糖類較多的高能飼料,以滿足雞的生理和生產需要。

夏季養雞注意事項
夏季養雞怎樣才能把土雞養好,夏季養雞到底要注意一些什么問題?下面我們專門為廣大的養雞愛好者提供一些知識,方便大家學習。
在夏季養雞,于其他季節并無多大的改變。夏季的環境特點是:“高溫高濕”。我們只要圍繞這一顯著特點,針對性的對我們的養殖方法做出改變,保證雞只正常的生活環境即可。那么,我們可以往以下的幾個方便去進行考慮。
一、降溫。夏季高溫是養雞的最大一個阻礙,雞沒有汗腺,因此不能通過蒸發汗液來疏散自己身體的熱量,因此我們應人工的為雞創造一個舒適的養殖環境。
1、通風。通風可以帶走雞舍的廢氣,帶走雞舍熱空氣,達到保持溫度的目的。一般的雞舍是采用縱向通風,從雞舍上方吹過,還可以帶走雞舍的廢氣,讓雞感到舒適。通風時,不少的養殖新手喜歡購置臺扇安裝在雞舍的上方,在高溫時,對著雞只吹風散熱。這樣的作法是一個誤區,雞沒有汗腺,直接對著雞吹風無法讓雞直接降溫,達不到效果,還會導致底部的二氧化碳出不去,熱量淤積在底部。改進的方法是應該將風扇安裝在雞舍底部,由下往上吹風,形成向上的氣流,將熱空氣和廢氣吹出去。
2、搭設涼棚。涼棚一般搭建在土雞運動區域的周圍,為了讓雞只有陰涼的休息區域,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活動。涼棚應該選用既能遮擋陽光,透氣性能好的材料。農村常用草席搭建,除此外還有寒冷紗也是不錯的選擇。
3、噴霧減熱。在雞舍灑水也是散養戶一個常見的降溫方法,但是灑水降溫若是沒有用對方法,可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如部分初級養殖者將撒直接的噴灑在雞的身上,這樣只會引起雞只的熱應激。首先應了解噴水降溫的原理,噴水降溫是利用液體水在空氣中蒸發,利用蒸發吸熱來降溫的,所以噴水時要多向這方面考慮。因此噴水的時間要選擇干熱有風的天氣才有效。這樣也有利于水的蒸發。
4、顏色降溫法。大部分人都知道夏季黑色吸熱,因此喜歡穿淺色的衣服。這一理論也被應用到養雞中。我們可以講雞舍的頂棚涂抹成白色,這樣可以一定效果的控制溫度的上升。
二、合理飼喂 。在給雞配飼料的時候,改變養雞飼料的營養結構,不僅要考慮到雞只的營養需求,還要考慮到給雞一些清熱降火的飼料實用。
1、適當添加青飼料含量。青飼料含水量多,能夠滿足雞只的水分需求,夏季的高溫常使雞食欲不振,青飼料能夠加強飼料的適口性,引起雞的食欲。
2、加強營養濃度。實驗證明,當環境溫度超過25℃時,雞就會通過降低能量飼料的采食以減少自身的產熱量,致使營養攝入不足,導致產蛋性能下降,因此我們就需要飼喂含較高營養濃度的配合日糧。但注意的是,我們應該降低動物內能量飼料的比例,加強蛋白飼料的比例,以免能量飼料讓雞只產熱更高。
3、適時喂料,增加喂料次數:夏季早晚氣溫相對較低,此時,蛋雞食欲較高,采食量也相應較大,可調整喂料時間,在早晨和晚上熄燈前再各加喂1次。

三、加強管理措施。
1、降低密度:在原來的飼養基礎上適當的降低密度,大概在沒平方米5只雞。
2、帶雞消毒,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夏季高溫,雞舍環境及衛生狀況較差,易發生細菌性疾病,應堅持每周2~3次帶雞消毒,保持雞舍清潔衛生,以減少疾病的發生。進行帶雞噴霧消毒不但可以殺滅病原菌和凈化空氣,而且還可達到降溫的效果。
3、防治蚊蟲鼠疫。夏季的蚊蟲活躍,老鼠帶著病毒四處流傳,對雞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驅蚊防鼠,除了搞好雞場的衛生外將雞舍外的雜草清除,雞舍內安裝通風透氣的紗帳,或在定期噴灑驅蟲藥劑,或在雞舍外點上驅蚊香。
4、保持雞舍內的干燥。夏季雨水較多,散養土雞的雞舍內積水,墊料、糞便常潮濕發霉。我們可以再雞舍地面放上棲息架,減少雞舍與地面接觸的機會,避免雞只患病,然后及時更換發霉的墊料。

秋季養雞注意事項
經過夏天連續高溫天氣的影響,雞食欲降低、消化能力差、體質弱,生長發育慢,體重偏輕,產蛋雞產蛋率下降,秋天天氣變涼后,在日常管理和疾病預防方面應多加注意,以便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日常飼養管理
1、每天早晚喂料時要觀察雞群的精神、食欲、糞便。對那些精神委頓、食欲不振,糞便異常者須進一步隔離、檢查。
2、加強營養。入秋后冷暖空氣交替,氣溫變化大,在飼料中應注意添加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飲水中加維生素C,可緩解應激。對于經過較長時間產蛋的母雞,身體疲勞,若管理不慎,極易停產換羽,此時要增加日糧的營養水平,適當補充動物性蛋白質飼料和多種維生素,配置足夠的料槽和水槽,保證每只雞都有適宜的位置,吃足飲足。
3、盡量降低氣候變化對雞群的影響,使雞舍內的小氣候變化幅度不太大,減少日夜溫差。對于舍外放養的肉雞白天溫度過高時,要把雞趕至樹蔭下或涼棚內,晚上氣溫低時,趕雞入舍。
4、雞舍要求干燥、通風良好。使雞舍內空氣清新,沒有異味。

疾病預防
秋季天氣早晚變化大,忽冷忽熱,是以下幾種病的高發期。
一、禽腹瀉
天氣忽冷忽熱,造成腸道調節機能差,致病微生物大量增殖,引起腹瀉。
1、臨床癥狀
雞群精神狀態尚好,但生長緩慢,雞冠蒼白,部分雞表現為拉白色條狀或黏液狀糞便,糞中含有未消化的飼料,糞便顏色微黃,個別雞出現精神沉郁,縮頭、頭部震顫,來回亂跑,易尖叫,然后癱瘓,雞群發病率為1%左右,每天都出現殘雞,死亡率為0.5%。
2、預防措施
①隔離病雞,淘汰殘雞,清除墊料,徹底消毒。
②注意既要保溫又要通風。
③建議用藥方案,使用微生態制劑,可以平衡厭氧菌和需氧菌的比例,迅速補充有益菌群,恢復腸道功能。
二、禽巴氏桿菌病(禽霍亂)
本病的病原為多殺性巴氏桿菌,雞感染后,以出血性敗血癥為特征,多為散發性,但死亡率高。各種年齡雞均可感染。其中以4月齡以上的產蛋雞發病最為嚴重。病雞污染飼料、飲水、空氣和用具等經消化道或呼吸道傳染給健康雞。當飼養管理不良、機體抵抗力降低時發生內源性傳染。
1、臨床癥狀
①急性型:雞發病急、死亡快,有的突然死于雞籠內,有的死于產蛋箱內。前日有食欲、精神正常,次日發現雞死在雞舍里。有些雞在死前數小時出現癥狀。精神沉郁,離群獨處,食欲廢絕,喜歡喝水,縮頸閉眼,羽毛松亂,口鼻中流出粘性分泌物。腹瀉,排出灰白色或綠色稀糞。死前雞冠或肉髯發紺呈暗紫色,病程幾小時或1-3天。
②慢性型:多發生在急性流行的后期,或是由毒力較弱的菌株引起。常見病雞精神不振,食欲減退,體重減輕,有時發生持續性腹瀉。有的雞呼吸困難,鼻腔流出分泌物,分泌物有特殊的臭味。肉髯蒼白、水腫,變硬,出現干酪樣變化,甚至壞死脫落。關節腫脹,病雞跛行或癱瘓。
2.診斷
本病可根據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及剖檢病變特征,再結合用病死雞的肝和脾為病料,做組織觸片,用美藍染色液染色后鏡檢可見大量兩極染色的巴氏桿菌,即可確診。
3、預防措施
①衛生防疫措施:平時加強雞群飼養管理,使雞群保持較強的抵抗力,做好防疫消毒工作。一旦雞場發生本病,除了對雞群用藥物進行及時防治外,對病死雞污染的雞舍、場地、用具進行徹底清潔和消毒。新引進的雞要隔離飼養半個月,觀察無病方可混群飼養。
②藥物防治:已發病的雞場應及時選用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青霉素、金霉素、氟哌酸、喹乙醇、四環素、土霉素、鏈霉素等都有切實療效。可采用混水法、拌料法和逐只投服法給藥。但對不吃不飲的病雞,應采取注射給藥法(每只雞肌注青霉素5-10萬單位,每天兩次,連用2-3天)。為了避免細菌產生抗藥性,可采取交替用藥法,注意用藥療程和劑量。
③免疫接種:雞場若無本病流行,一般不需要接種菌苗。在流行地區接種菌苗有一定的效果。菌苗有弱毒苗和滅活苗,可選擇使用。種雞和蛋雞在產蛋前接種,但巴氏桿菌疫苗的免疫期都很短,一般不超過3個月。

三、雞痘
是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能發生,尤以秋、冬兩季最易流行。雞痘是由雞痘病毒引起。
1、臨床癥狀
患雞痘病的癥狀分三種病型,即皮膚型、白喉型、混合型。秋季多發皮膚型,在皮膚無毛或少毛部分,特別是頭部的冠、肉垂、眼及喙角、泄殖腔周圍、翼下、腹部及腿等處,有大小不同的痘瘡,皮膚型雞痘一般比較輕微,沒有全身性的癥狀,但在病情嚴重的病雞中,部分表現出精神萎靡,食欲消失,體重減輕等癥狀,甚至引起死亡,產蛋雞則產蛋量顯著減少或完全停產。
2、預防措施
①預防雞痘,最可靠的辦法是接種雞痘疫苗。對健康雞定期使用禽痘疫苗進行翅下刺種。
②保持雞舍清潔、干燥、通風、透光,定期進行消毒。特別要做好防蚊滅蚊工作。對新購入的雞,應隔離進行飼養,待觀察2周無病時方可放入雞舍。
③治療雞痘主要采取對癥治療和防止并發癥。患病雞應隔離,積極做好消毒工作。利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口服抗生素及磺胺類藥物,以防止并發癥,中藥雞痘散有一定療效。
皮膚上的痘痂,一般不作治療,必要時用清潔鑷子小心剝離,傷口涂碘酒或紫藥水。
四、雞住白細胞原蟲病
是由住白細胞原蟲侵害血液和內臟器官的組織細胞而引起的一種疾病。對雛雞危害嚴重,發病率高,癥狀明顯,常引起大批死亡。
1、臨床癥狀
病雞精神沉郁,閉目呆立,下痢,食欲降低或廢絕;糞便呈綠色,常有血便發生;雞體貧血、消瘦,冠蒼白,生長發育遲緩;大多病雞死前突然咯血、呼吸困難;產蛋雞產蛋率急劇下降,薄殼蛋、軟殼蛋增多,甚至停產。
2、剖檢變化
取病死雞進行剖檢,可以看到雞的冠和肉髯蒼白,肉色變淡,全身皮下廣泛出血,以腿肌、胸肌、心肌多見;腹腔有血水、血塊;肝腫大呈土黃色,有粟粒大至黃豆大的黃白色結節;腎腫脹出血,其表面有大量凝血塊;脾有出血點;個別雞的胰腺、肌胃、腹部脂肪有出血點;肺出血,氣管和支氣管內有凝血塊。
3、預防措施
①在流行季節,雞舍內、外紗窗應噴灑馬拉硫磷等藥物以殺滅庫蠓、蚋,切斷傳播途徑。
②發病雞群用0.3%磺胺二甲氧嘧啶或0.1%復方新諾明拌料,連用5-6天。
③磺胺喹惡啉混于飼料或飲水。
④每升水中加3-5毫克維生素K3,連用10天。
注:磺胺類藥物連續服用時,往往發生中毒現象,為了防止中毒,可連續用藥5天,停藥3-5天,然后再重復使用。

五、雞傳染性鼻炎
雞傳染性鼻炎是由雞副嗜血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鼻腔和竇發炎,噴嚏和臉部腫脹為主要特征。
1、臨床癥狀
較明顯的癥狀是顏面腫脹,鼻腔和鼻竇內有漿液、粘液性分泌物,結膜炎,一側眼眶周圍組織腫脹,嚴重的造成失明,肉髯明顯水腫,上呼吸道炎癥蔓延到氣管和肺部時,呈現呼吸困難。成年病雞初厭食,閉目嗜睡,不愿走動,流漿液性鼻液,后眼瞼和面部出現水腫,鼻腔內有膿性分泌物。育成雞表現開產延遲,幼齡雞生長發育受阻,產蛋雞群產蛋量明顯下降,病程一般為4-18天,死亡率約為20%。
2、防治措施
①接種疫苗:目前國內使用的疫苗有A型油乳劑滅活苗和AC型二價油乳劑滅活苗。接種方法按說明執行。
②飼養管理:加強飼養管理,改善雞舍通風條件,降低環境中氨氣含量,執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空舍后徹底消毒并間隔一段時間才可進新雞群,搞好雞舍內外的獸醫衛生消毒工作,這些措施在防治本病上有重要意義。
3、治療
選擇合適的抗菌素進行治療,磺胺類藥物是治療本病的首選藥,其次有喹諾酮類。

冬季養雞應注意的問題
冬季里氣溫很低,尤其是在我國北方地區,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冬對養雞來講十分不利。再者冬季養雞成本大,疾病也較多,因此,技術方面要求較高。為更好地指導冬季養雞生產,簡明扼要地列舉了十項冬季養雞注意事項:
1 、防寒保暖
冬季養雞,雞舍內溫度的要求決定著雞群生產性能的高低,關系著養雞生產的成敗。為此,在冬季里,雞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尤為重要。
一般來講,育雛雞舍舍溫要求保持在35℃——28℃;育成雞舍舍溫保持在27℃——22℃;成雞舍舍溫保持在21℃——18℃。而冬季,舍外氣溫多在零下三四十度,這就要求在雞舍內必須使用供暖設施來達到所需要的舍內溫度。供暖設施主要有火爐、暖氣、地熱、熱風爐、空調等等。同時,對雞舍的外墻體也必須進行保溫處理。比如,將窗戶做成雙層、訂塑料布、屋頂增加防寒層、外墻體用苯板做保溫層、將整個雞舍扣罩在塑料大棚內、將雞舍入口處做成折走走廊等等。
2、 能量的供給
供給足夠的能量,可以使雞抵御北方的嚴寒。在正常的飼料中,增加能量飼料的使用量,比如玉米,從營養的角度來講,可大大增加雞體對寒冷的抵抗力,從而提高冬季雞的生產能力。
3 、雞的飼養密度
在飼養過程中,雞只個體間也會不斷地散發著熱量,這是旺盛的雞體新陳代謝的結果。雞體間散發的熱量在冬季里異常寶貴,因為冬季雞舍需要增溫來維持所要達到的理想溫度。這樣來講,增加單位面積上的雞的飼養密度就會增加單位面積上蓄積的熱量。
4 、通風換氣
冬季雞舍為了保暖必然要做密閉處理,這樣的結果在保溫的同時,也妨礙了有害氣體的排除。所以,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恰當地進行有效通風,來實現雞舍內小氣候的清新自然。通風換氣的方式很多,常用的有開設天窗、使用大流量軸流風機、縱向通風技術等等。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通風換氣必須達到有效地通風量,否則,即使你天天通風換氣,也不能實現你的目的。

5 降濕除氨
雞舍的密閉同時也阻礙了舍內濕度的降低。相對濕度增高在冬季里是養好雞的大敵。在相對濕度增加的同時,舍內氨氣等有害氣體也會逐漸蓄積,當有害氣體濃度超標時,就會給雞群造成不同程度地傷害。因此,及時地降濕除氨意義重大。其方法主要有:相對地較少雞群的飲水量、最大限度地較少撒水、增加舍內溫度、加大通風換氣量、添加降氨除臭的藥物添加劑等等。
6 增重增肥
通過增重增肥提高個體能量蓄積,從而提高群體抵御冷應激的能力。實踐證明,采用Morke極品肥寶、紫金肽、氨維特補A+B等綠色增重增肥營養添加劑可快速增加肉雞體重,增加雞群單位面積上的熱量蓄積,冬季應用更為適宜。
7 光照管理
科學的光照對于雞群來講十分有益。對于蛋雞來講,科學合理的光照強度及時間對于提高產蛋率有著十分明顯的作用。適當延長雞群的光照時間,可增加雞的采食機會,蓄積體能能量,抵御低溫給雞群帶來的不利影響。
8 燃煤選擇
燃煤取暖是絕大多數養雞場戶冬季必做的日常工作,無論是火爐增溫還是熱風爐取暖對燃煤都有一定的要求。在鄉下,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增溫取暖還主要應用舍內火爐供溫。這不但要求燃煤熱值要高,還要盡量減少煤塵對雞舍的污染。在這種情況下,根據實踐經驗,使用山西大同塊煤效果較好。這是因為山西大同塊煤燃燒值高,放熱時間長,減少開蓋添煤次數,而且燃煤后的煤渣少,煤塵相對更少,更有利于雞群在密閉舍飼情況下生長。
9 降塵措施
在雞群活動、清糞、燃煤取暖等工作的同時,或多或少都會有煙塵的出現。煙塵對于生長在密閉雞舍內的雞來講是大敵,常常會引起雞的呼吸道疾病。降塵措施主要有噴霧消毒、通風換氣等,特別是在火爐添煤以及掏爐灰時應十分注意,不但動作要輕,而且在清理爐灰時先要用清水拌濕再往外清理,最大限度地減少煙塵的出現。
10 疾病防控
養雞生產不可避免地會有疾病產生,所以,做好疾病防控尤為重要。冬季里,雞群常發疾病主要有一氧化碳中毒、腹水綜合癥、慢性呼吸道病等。這些疾病的預防除加強通風換氣之外,在日糧中定期添加三儀喘束治、菌毒靈、嗜血咳喘奇跡、黃芪VC多維健等,一般一周為一個療程,間隔五天再喂一個療程。

由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可知,每個季節的氣溫不同,養雞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所要注意的問題也是不同的,養殖者也要根據天氣和氣溫的變化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