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起大壟,刨大穴。在精細整地的前提下要起大壟,刨大穴,有利于涵蘊更多的水分。
2、灌足水。每個穴坑要灌足水,使每穴都是一個小水庫,有利于紅薯秧苗成活,安全度過5、6月的少雨期,“茁壯”地迎接雨季的到來。
3、取出6-7節的薯秧,移栽時只留頂部3片葉,其余連同薯葉一同,埋入土中,
4、趁水撒秧。當每穴灌足水后,在水未完全滲入土壤前趁水撒秧,也叫“水抹秧”,薯秧呈L型,使秧苗根莖部盡量與水分充足的土壤相接觸,有利于薯苗成活并縮短緩苗期。
5、穴施抗旱劑。施用抗旱保水劑如旱地龍、旱立停等,可有效增強紅薯抗旱能力。
6、巧埋秧。要掌握埋土的最佳時間,當穴內水完全滲下而又不能過久時埋土,盡量埋填穴邊濕土,但不要硬拍,防止干后形成硬塊。輕輕捧攏即可。
7、干土封面。埋土后半天到一天內要用干細土封薯壟表面并輕輕抹平薯壟表面。可有效防止水分的蒸發散失,提高抗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