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食用菌栽培技術并不難,但是每一步都要嚴格要求,一定有疏漏的地方就會出現雜菌、病害以及菌絲萎縮現象,這對食用菌栽培是極為致命的,嚴重影響到種植戶的經濟收入。那么造成食用菌菌絲萎縮是什么原因呢?該怎么防治呢?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1、高溫燒菌
食用菌在種植過程中溫度過高,外加培養料比較厚,在發酵后料溫還沒有穩定且下降,這時就直接接種菌絲,那么極有可能會造成菌絲萎縮。
防治方法:在食用菌種植期要盡量錯開高溫期,將料溫最好控制在25度以下,一旦出現高溫引起菌絲萎縮現象,要立即翻堆通風,然后重新調節培養料的濕度,再次播種,確保菌絲生長順利。
2、氨氣超標
在培養料建堆是,很多加大了氮肥的施用量,或者是在發酵后期才加入了氮肥,這樣的話就會導致培養料里面存在大大量的氨氣,在接種后就會造成菌絲萎縮。
防治方法:在食用菌栽培過程中,在建堆時要適量鍵入化肥尿素等,這樣能避免后期出現氨氣,如果已經發現培養料中有氨氣了,那么需要及時打開通風口,同時用甲醛進行翻料,等到沒有氨氣了后,再播種。
3、培養料過干或過濕
培養料過干也是會導致菌絲萎縮的,外加氣候干旱,在菌絲萌發后吃料比較緩慢,時間一長就會萎縮。另外培養料水分過多,覆蓋土壤時遇高溫天氣,也會造成菌絲氧氣不足,出現萎縮現象。
防治方法:過干時可以蓋一層比較濕的稻草,一般用石灰水浸泡即可,播種后遇干燥天氣,可以在三天后關閉門窗。水分過多要注意控制,尤其是在堆料,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如果翻堆是發現水分含量過高,要立即攤平晾曬。
4、菌種質量不過關
在購買菌種已經發熱了,菌種的活力自然就會下降,也有可能時購買菌種后沒有及時栽種,只是菌種老化,自然生長比較緩慢。所以長勢比較弱。
防治方法:在選擇菌種極為重要,盡量選擇適宜的培養料培育菌種,最好是萌發能力好、菌絲粗壯的品種。在購買菌種的時候盡量不要選擇溫度比較高的時候,也不要選用已經老化了的菌種。
以上是食用菌菌絲萎縮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紹,希望能幫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敬請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