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氮元素,其含氮量通常可達到46%左右。
農用尿素一般呈顆粒狀,粒徑為1-2毫米,外觀呈白色,具有吸濕性。
空氣濕度大于尿素的吸濕點時,它會吸收其中的水分。

一、尿素的主要成分
1、成分
(1)尿素為有機態氮肥,主要有效成分是氮元素,含氮量46%左右,在農業生產上施用的尿素多數是粒狀,粒徑為1-2毫米。
(2)尿素的外形為白色顆粒,具有吸濕性,當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大于尿素的吸濕點時,尿素就吸收空氣中的水分。
2、作用
(1)尿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生物總量和經濟產量;改善農產品的營養價值,特別能增加種子中蛋白質含量,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
(2)農作物可以直接吸收一部分尿素,但數量不多,需要轉化成碳酸銨后才可以被作物大量吸收,所以它的肥效不及銨態或硝態氮肥快,它轉化為碳酸銨的時間不長。
(3)尿素的有效成分是氮,是農作物形成蛋白質的必要成分,也是葉綠素和許多酶的成份,氮在作物營養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3、施肥方法
(1)尿素適宜于一切作物和各種土壤,可作基肥和追肥施用尿素做基肥,通常是在種植土上挖溝10cm履土埋入,大田作物每畝施用15-20千克左右。
(2)尿素做根外追肥(葉面噴施)效果比其他氮肥好。尿素做根外追肥的濃度一般作物為1%。選在早上或傍晚噴施效果好。
4、物理與化學性質
(1)尿素尿素易溶于水,20℃時溶解度為105%,溶解度較大。
(2)尿素施在土壤中溶解后,移動性較大,易隨水流失。這是由于尿素溶解后成為中性有機小分子的物質不帶電荷,因此通常不易被土壤所吸附。
(3)尿素在土壤中的轉化,是通過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生成碳酸銨,碳酸按可進一步分解成為氨、二氧化碳和水。
(4)尿素分解的快慢取決于原晦的活性,即微生物的活性。微生物的活性隨溫度升高而活性增強,所以在夏季一般1-2天可全部分解完成,冬季需要1周左右的時間。

二、使用尿素的誤區
1、尿素與碳銨混用
(1)因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轉化成氨才可以被作物吸收,其轉化速度在堿性條件下比在酸性條件下慢得多。
(2)碳銨施入土壤后呈堿性反應,PH值為 8.2~8.4。農田混施碳銨和尿素,會使尿素轉化成氨的速度大大減慢,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揮發損失。
(3)因此,尿素與碳銨不宜混用或同時施用。
2、地表撒施
(1)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溫下要經過4~5天轉化過程才能被作物吸收,大部分氮素在銨化過程中被揮發掉,利用率只有30%左右。
(2)如果在堿性土壤和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撒施,氮素的損失更快更多。所以,氮素不可地表撒施。

3、尿素作種肥
(1)尿素在生產過程中,常產生少許的縮二脲。縮二脲含量超過2%,就會對種子和幼苗產生毒害。
(2)尿素進入種子和幼苗中,會使蛋白質變性,影響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
4、施尿素后馬上灌水
(1)尿素是胺態氮肥,施后必須轉化成氨態氮才可以被作物吸收利用。
(2)轉化過程因土質、水分和溫度等條件不同,時間有長有短,通常要經過2~10天才可以完成,若尿素施后馬上灌排水或旱地在大雨前施用,尿素就會溶于水而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