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野豬,許多人會害怕、頭疼,而黑龍江省伊春市鐵力局衛星所的盛東林看著活蹦亂跳的野豬卻樂得合不攏嘴,因為他通過發展野豬養殖項目闖出了一條致富路。
盛東林是鐵力局第一個敢養殖野豬的人,2008年下半年,頭腦靈活的他和朋友到吉林出差考察發展項目,發現野豬肉價格是普通肉豬價格的2至3倍,特色養殖野豬的市場前景非常好,于是他拿出家中所有的積蓄,在兩個朋友的幫助下辦起了生態特色野豬養殖場。2009年,衛星營林所免費提供了300多平方米閑置廠房做豬舍,他們投資20多萬元修建了標準化豬舍,花2萬多元在吉林長白山買了1頭種豬(純種野公豬)和9頭野生二代母豬,又在蘭西選購了珍貴優良豬種、東北民豬6頭,開始了野豬養殖事業。
萬事開頭難。剛開始時,由于不懂飼養野豬的技術,產仔率低,死亡率高。仔豬先后死了50多頭。不服輸的他,認準了是個好項目就堅決發展下去。在朋友的鼓勵下,他在失敗和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繼續苦干實干加巧干,他又和朋友到友好林業局的“恒泰”和“朝陽”兩家大規模野豬養殖基地參觀學習,向專家請教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管理方法,還通過電視、網絡和相關書籍學習野豬養殖知識,經過近一年的摸索試驗,盛東林終于掌握了野豬的生活習性,攻克了野豬雜交繁育、飼養、防疫等技術難關,摸索出一套科學的管理和飼養方法。在管理上保持豬舍的清潔,定期進行消毒,精心飼養,科學管理,提高仔豬的成活率。在飼養上,以胡蘿卜、南瓜、豆粕、玉米和野生植物等天然飼料為主,不用任何添加劑,以保證豬肉生態、綠色和鮮香濃郁的野味。
經過他的精心飼養,野豬產仔率明顯提高,平均一窩可產8—10頭仔豬,再加上他科學調配飼料,小野豬一個勁兒猛長。如今,豬舍存欄158頭,其中種公豬4頭,待產母豬40頭,商品豬109頭。他計劃到年底出欄累計500頭商品豬。
目前,盛東林正準備把飼養野豬的技術傳授給附近的農民,創辦“特色野豬養殖合作社”,帶動農民一起飼養野豬,共同致富。
對特色養殖野豬充滿信心的他,決心向規模要效益,今年將擴建豬舍500平方米,計劃來年出售商品豬1000頭,并將注冊商標品牌。為幫助他又快又好的發展野豬養殖事業,更好地保持野豬的“野性成分”,林場還幫他申請了15公頃林地,作為放養野豬的場地,培育出純天然綠色生態野豬肉,建成“野豬林”,使野豬不再嚇人,真正成為致富的“金豬”,帶領林場更多的職工群眾共同奔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