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看到媒體報道說養殖野雞前景很好很賺錢,于是就開始了養殖野雞之路,養殖技術不成熟不說,光銷路就夠發愁的。
這個不是個例,因為山雞等特禽養殖,價格高,市場小,需要一定的營銷能力,需要時間來培養市場,所以,短期內規模化養殖是很難獲得成功的,不要問我養殖野雞前景怎么樣?我會告訴你我養殖野雞前景不怎么樣。看看下面的報道吧。
東至十萬野雞愁銷路
長長的尾巴、多彩的羽毛東至縣官港鎮洪畈村的一個山坳里,8000余只野雞正信步行走。網外,養殖戶史曙光愁容滿面。受多種原因影響,今年野雞銷路不暢,整個東至縣有很多養殖戶遇到同樣的困難。野雞滯銷 一村就有萬余只。
史曙光是村里最大的養殖戶,今年養了1.2萬只野雞,如今還有8000多只待售。去年,他養了6000多只,一個多月就銷完了,主要市場在江西、江蘇、浙江一帶。今年,他已在三省和東至縣外圍跑了三個多月,但收效甚微。原來,今年這些地方出臺了一些打擊野生動物買賣的政策,繼而影響到人工養殖業。另外,山東、河南等地的籠養野雞也拉低了市場價格,影響了銷售。
據了解,皖南山區的地理條件非常適合野雞的馴養。記者從東至多家野雞養殖場了解到,養殖量在萬只以上的養殖戶約有15家,其中大部分都陷入了同樣的銷售困境。東流鎮的張中林今年養了1萬只,目前還有近7000只難覓銷路。他說,每只雞每月的養殖成本在5元左右,1萬只的成本就是5萬元。
據估計,東至縣今年的野雞養殖量比去年翻了一番,很多村鎮采取“合作社養殖”的方式,即大戶帶小戶。張中林和史曙光等帶頭人尚難自保,更不用說規模小的散養戶了。“估計全縣有8到10萬只存貨量”,史曙光說。
近日,記者對省城部分菜市和餐館進行探訪,發現很多土菜館都沒有野雞這道菜。潛山路上一家土菜館老板透露,真正山里野雞在市場上一斤接近40元,養殖的野雞市場價也比普通雞貴一倍,一般人不會消費。
記者從林業部門了解到,野雞又名環頸雉,大多品類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若證件齊全,馴養和售賣都是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