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雞惡癖也稱啄癖、異食癖、惡食癖、互啄癖,是多種營養物質缺乏及其代謝障礙所致的一種味覺異常綜合癥。各日齡、品種的野雞均能發生,尤以雛野雞、中野雞發生較多,特別是密集飼養和籠養野雞發病率更高。惡癖野雞一旦出現,很快會蔓延整個野雞群,嚴重時發病率達80%以上,死亡率達50%。即使激發因素消失,惡癖在野雞群中往往也將持續,導致野雞受傷、殘廢、死亡,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1 野雞惡癖的發生原因
野雞群發生惡癖,有內因,也有誘因。內因主要是先天性的遺傳因素,誘因主要是人為因素對于內因所起的誘發作用。有人認為野雞惡癖是由于飼養管理失當、野雞欄狹窄、飼料中硫化物不足而引起;也有人認為是由于飼料中堿和鈣不足、蛋白質和維生素缺乏以及密集飼養、缺少戶外運動所引起。從現代獸醫學的觀點看,野雞惡癖是不完善的人為條件誘發野雞的先天性遺傳因素而發生的一種應激綜合征。引起野雞惡癖的誘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1 日糧中營養成分不足,或各種營養物質比例失當 如日糧營養不全價,動物性蛋白質或某些氨基酸含量偏少,氨基酸不平衡,粗纖維含量過低,維生素及礦物質缺乏,青飼料或粗飼料缺乏,食鹽不足,玉米含量過高等。全價顆粒料比粉料、籠養比平養更易引起野雞惡癖。
(1)蛋白質和氨基酸是野雞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物質。以產蛋野雞為例,每天維持消耗需8 g蛋白質,每產一個蛋需15 g蛋白質,如產蛋率保持在70%時,則每只野雞每天所需的蛋白質不能少于18.5 g。一般認為,產蛋野雞日糧中粗蛋白質低于15%,中野雞低于14%,雛野雞低于19%;或產蛋野雞的日糧中蛋氨酸低于0.27%,中野雞低于0.25%,雛野雞低于0.3%,均易誘發惡癖。此外,日糧中只有植物蛋白而沒有動物蛋白,或者蛋氨酸數量足夠,但忽略了各種氨基酸的平衡,也易誘發惡癖。
(2)某種維生素缺乏或不足,可使野雞的生理機能失調、代謝紊亂。正常野雞飼料中至少要含有14種必需維生素,而且要比例適當,否則便會發生疾病。例如,野雞飼料中缺少VB1、VB2或VB12,可影響野雞體對蛋白質的正常吸收;缺少VB6則可使野雞體信息傳遞紊亂,甚至出現明顯的神經癥狀。
(3)Ca、P等常量元素和Fe、Se等微量元素,是野雞體形成細胞、構成骨骼、維持肌肉和神經生理活動等必不可少的物質。例如,野雞對日糧中Ca的吸收率為50%-60%,每只蛋約含鈣2.2 g,因此,產蛋野雞每產1只蛋,至少需供給4 g Ca。一般認為,日糧中的Ca含量,產蛋野雞低于3%,中野雞低于0.6%,雛野雞低于0.9%;或日糧中鈣磷比,產蛋野雞低于5:1,中野雞低于1.2:1,雛野雞低于1.3:1,均可誘發惡癖。另外,日糧中食鹽低于0.3%;各種微量元素中有-種不足;或各種微量元素之間比例不當,也可誘發惡癖。
(4)日糧中的粗纖維可促進腸管蠕動和消化、吸收。一般認為,日糧中的粗纖維含量,蛋野雞不應低于2.5%、高于4.5%,中野雞不應低于3%、高于5%,雛野雞不應低于3%、高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