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注意野雞是否健康,確定能否預防接種接種疫苗必須在野雞處于健康狀況下進行,才能獲得良好的免疫效果。正在患病、體弱、處于疫病潛伏期的野雞,待機體恢復正常后方可接種。
2. 制定免疫程序注意事項
(1)當地野雞疫病流行情況。接種疫苗的種類應是當地流行或曾經發生及受威脅的病種,如果在一個飼養地區從未發生過某種疫病,則無必要接種某種疫苗尤其是活苗。
(2)為了預防兩種傳染病,可用聯苗或同時接種兩種疫苗,但對當地流行比較嚴重的傳染病,為保證免疫效果,其疫苗最好使用單苗并單獨接種,在產生免疫力之后再接種其他疫苗。
(3)應根據母源抗體水平確定首免日齡。根據不同疫苗接種后,抗體產生的時間、免疫期或抗體檢測情況,確定何時加強免疫。
3. 疫苗的選購
野雞疫苗應選購通過GMP驗收的生物制品企業,具有農業部正式生產許可證及批準文號。在選購時應仔細檢查疫苗瓶,凡疫苗瓶破損、封口不嚴、混有異物、變色、滅活苗破乳分層、無標簽、標簽字跡不清、已過失效期、未按規定條件保存的疫苗禁止使用。應根據野雞的日齡和免疫水平選用疫苗,比如傳染性支氣管炎H52弱毒疫苗和雞新城疫I系疫苗不能用于首免作為基礎免疫。
4. 疫苗的運輸
疫苗在運輸或攜帶過程中,首先要保證適宜的溫度,尤其要避免高溫和陽光直射,否則會影響疫苗質量,甚至失效。凍干疫苗和非凍干的弱毒活疫苗應放在加有冰塊的密封的保溫瓶、冷藏包或泡沫箱中,并盡量縮短運輸時間。油乳劑苗短時間內可在常溫下運輸,但在運輸過程中應避免劇烈振蕩。細胞結合苗應存放在液氮罐中運輸。
5. 疫苗的保存
疫苗選購回來后應及時使用,若不能及時使用,應按標簽說明妥善保存。通常弱毒活苗須在一15℃以下冷凍保存;滅活油乳劑苗或蜂膠苗2℃~8℃保存,絕對不能凍結。疫苗在保存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反復凍融或溫度波動太大,以免失效或降低效價。對細胞結合疫苗來說,保存條件要求很高,應將疫苗原液的安瓿置于液氮罐中保存,疫苗一經取出應盡快用完,不得再放回液氮罐中。
6. 疫苗的使用注意事項
6.1預防接種時間
預防接種最好安排在氣候適宜的季節,如需在炎熱季節接種可選在早晨或傍晚進行。
6.2疫苗接種操作
疫苗接種前,應仔細閱讀瓶簽或說明書,并嚴格按要求使用。
6.2.1免疫對象與使用的疫苗應相符如雞新城疫(ND)I系苗一般用于經ND弱毒苗初免后的2月齡以上雞的加強免疫。不看免疫對象,隨意使用疫苗。不僅造成疫苗的浪費,有時還可能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
6.2.2合理選用稀釋液用于注射的活苗一般配備有稀釋液。若無稀釋液,可用生理鹽水稀釋。由于自來水含有消毒劑,因而絕對不要直接使用自來水稀釋疫苗。某些特殊的疫苗,需使用專用的稀釋液,如雞馬立克氏病火雞皰疹病毒活疫苗。
6.3 疫苗的接種方法
6.3.1接種方式某些疫苗不同的生產批次,其使用方法不一定相同。接種方法不當,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在生產實踐中,如將本是注射免疫的疫苗進行口服接種,就很可能導致免疫失敗。
6.3.2其他要求滴鼻、點眼、飲水、噴霧、滴口等免疫前后各24小時內避免噴霧消毒和飲水消毒。
6.3.3飲水免疫最好使用無菌蒸鎦水。不能用熱水、溫水及含氯等消毒劑的水稀釋,忌用金屬容器,應使用塑料或搪瓷器皿。免疫前應斷水4~6小時,時間長短可根據溫度高低適當調整,要保證每只禽都能充分飲水,含疫苗的水在1小時內飲完,最好在飲水中按O.5%濃度加脫脂奶粉,可延長疫苗的活性。
6.3.4翼翅刺種如刺種雞痘,要在翅膀內側刺種,絕不能在翅膀外側刺種。因為羽毛將擦掉疫苗溶液,同時應避免刺傷血管和骨頭,并且要在5~7天后觀察有無紅色小腫塊,若有則表明免疫成功,若無表明免疫無效。
6.3.5注射免疫注射器大小適宜。注射小劑量時,不能用大注射器,確保劑量準確。拔出針頭時,防止疫苗從針孔溢出。禁止打“飛針”。
6.3.6油乳劑滅活苗禽類選擇頸部皮下注射或胸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時用左手捏住頸部下三分之一和上三分之二交界處皮膚,針頭從上向下扎入,注苗后,用手將針口擠一下,避免疫苗外流。切勿將針頭向上進針,以免引起腫頭。胸部肌肉注射以30--45度傾斜角度,于胸部1/3處朝背方向刺入胸肌。切忌垂直刺人胸肌,以免刺破胸肌。
6.4 用具消毒
免疫接種用具、器械及注射部位應嚴格徹底消毒(飲水免疫時所用的飲水器除外),以防止交叉感染。注射針頭及器械可用高壓蒸汽滅菌法或煮沸法嚴格消毒。吸取疫苗時先除去封口上的火漆或石蠟,用酒精棉擦凈瓶塞,然后把消毒過的針頭插入塞內用注射器吸取。如一次不能吸完,不要把插入塞內的針頭拔出,以便繼續吸取。不得用注射過野雞的針頭吸苗,以防污染疫苗。注射部位宜選用75%酒精或5%碘酊消毒,無論接種多少動物,都要注射一頭(只)更換1個針頭,以防互相感染。
6.5 免疫接種操作時間
疫苗開封或稀釋后,應盡快用完,否則將造成免疫失敗。疫苗臨用前應升至常溫,開封或稀釋后充分搖勻,但不可劇烈振搖,防止產生氣泡。滅活苗一般在開封后8~12小時內用完,最長不超過24小時。活苗稀釋后應放在冷暗處,宜2小時內用完,最好不超過4小時。
6.6 禁用抗菌及抗病毒藥物。
使用細菌類活疫苗進行免疫時,動物在免疫前7天和免疫后10天內避免使用抗生素、磺胺類等抗菌藥物,確因需要使用了藥物,應在停藥10天后再免疫一次。使用病毒苗前后1周內不得使用抗病毒藥、干擾素及免疫抑制劑,如地塞米松等。
6.7 疫苗配伍問題
細菌類活疫苗和病毒類活疫苗不要隨意并用或混合使用,疫苗生產廠生產的此類聯苗例外。
6.8新型疫苗的使用
首次使用新型疫苗時,應先小范圍試用,無嚴重不良反應后方可擴大接種面并仔細觀察。
6.9 防止污染環境
使用活疫苗,應嚴防活疫苗外溢,凡污染之處均要消毒。
6.10 緊急免疫接種順序
當一個地區面臨疫病流行時,可實行緊急免疫,其接種順序應先從安全區到受威脅區,最后疫區。疫區應先從假定健康野雞到可疑感染野雞。
6.11注意不良反應
免疫時注意觀察免疫動物的接種反應,可能有少量野雞出現減食或體溫升高反應,一般1日~2日即可恢復。因品種、個體差異有的動物對某些疫苗可能出現過敏反應(如焦躁不安、呼吸困難、口吐白沫等),發生這種情況建議及時采取脫敏措施(如使用腎上腺素等抗過敏藥物)治療。
6.12飼養管理
接種疫苗的野雞要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因素(寒冷、擁擠、通風不良、氨氣濃度過大等)對野雞的侵害,防止病原入侵,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否則可能會導致免疫失敗。為了減輕免疫應激,可在免疫前2天給予電解多維和其它抗應激藥物。在使用疫苗的同時,可飼喂免疫促進劑(如左旋咪唑、VA、VC、VE等),以提高免疫效果。
6.13疫苗瓶等廢棄物處理
對使用過的疫苗空瓶、剩余疫苗及包裝物、器具應嚴格消毒處理,不得隨意丟棄,以免造成環境污染并成為二次感染源。
6.14免疫記錄
做好免疫接種的詳細記錄以及接種后(一般7~14天)的效果監測。應認真做好免疫記錄,詳細注明畜主姓名,野雞品種、日齡、性別、數量,疫苗名稱、產地、批號、用量,免疫時間等。同時采血監測免疫抗體水平,切實掌握野雞的免疫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