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蝎子不好養,可萊蕪市萊城區的張桂芝這些年在養蝎這個行當上是越養越會養,養出了一條產業鏈,也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養蝎經”。
“溫度必須要在32℃到38℃間,濕度也要在80%左右。養蝎子必須要控制好溫濕度。”張桂芝從2005年開始嘗試養蝎子。為了控制好溫度和濕度,張桂芝在大棚里安裝了鍋爐、電風扇,甚至在垛體上栽了綠色植物。在一墻之隔的張桂芝的辦公室里,記者看到墻壁上有一個全自動蝎子養殖控制器,控制器上顯示:溫度,32.7℃;濕度,82%。
“28℃到29℃的時候蝎子活動量非常小,30℃到32℃蝎子開始明顯活動,到33℃的時候,蝎子基本上不打跺,出來進食的能力特別強,到34℃,蝎子開始吃飼料,活動能力、交配能力也隨之增強。”說起蝎子對溫度的習性,張桂芝一套一套的。
以前,張桂芝的養蝎大棚里使用的是傳統的垛體,透風性、舒適度都不夠好。張桂芝一遍遍研究,終于改造出一種新的巢格式垛體。張桂芝稱這些垛體是蝎子居住的樓房,兩層垛體,每個垛體都有上下七八層門。
張桂芝告訴記者,目前他的這個養殖小區,共有150平方米,別看地方不大,一年能出一噸多蝎子呢。“像這樣的規模就不算小了。”
“很多人曾養過蝎子,大都以失敗告終。其實,養蝎并不難。我要用自己積累的技術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養蝎隊伍中來。”看到張桂芝養蝎養出了門道,一些人也動了心思。張桂芝因勢利導,去年,他注冊成立了萊蕪天橋蝎子養殖專業合作社。很快,就有人陸續加入到合作社中來。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發展168家會員。
“萊蕪的會員有十幾家。我想今后再多發展幾家。”如今,張桂芝不僅給會員提供蝎苗,還無償提供養殖技術,同時,也給他們提供自己改造的垛體。很多養蝎戶從中嘗到了甜頭。
張桂芝不僅養蝎,還在小區里養黃粉蟲。黃粉蟲是蝎子的美味。為了讓蝎子營養搭配合理,張桂芝還自己研發了一種蝎子飼料。這些飼料同樣提供給自己的社員。
盡管已經年過半百,但張桂芝愛動腦筋的習慣一直沒有改變。在長期的養蝎生涯中,他發現蝎毒是個好東西,能治類風濕、關節炎等疑難雜癥。于是,他開始嘗試延伸這條產業鏈。經過反復摸索,他自行研制了一種提毒機。張桂芝告訴記者,經過低溫凝固、消毒等一系列程序,蝎毒就變成了晶體。張桂芝說,蝎毒價格很高,遠遠勝過黃金。而且提毒周期很短,每隔二十天左右可以提一次毒。
“養蝎是一條很大的產業鏈。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我已經摸索出經驗了。但目前規模還太小,下一步,我將再建一個3000平方米左右的養殖大棚,建一個像樣的提毒車間。有條件的話再建一個技術研發中心。”張桂芝對養蝎的前景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