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有關人事介紹,國家從80年代起就投資數百萬元搞“全蝎養殖及綜合加工開發利用”,但一直以來,除野生放養外,其室內養殖方式尚未獲得商業意義上的成功。原因是蝎子屬于野生的節肢動物,對環境要求極為苛刻,從繁殖、飼料、病蟲害到溫度等,都有嚴格要求,養殖技術不易掌握,成活率低。從市場上看,國內市場上全蝎價格近年來一直保持平穩,供求基本平衡。
蝎子銷售市場主要有四個途徑:A、商品蝎:可加工成藥用全蝎;B、食用蝎:可售給賓館飯店;C、種蝎:出售給養蝎戶;D、提取蝎毒,約500只活蝎提取1g蝎毒,1只健康蝎每年提取12次。目前商品蝎銷路暢通,價格穩定。其主要原因是蝎子生活在溫帶和熱帶,我國南北氣溫懸殊,特殊地理環境使蝎子的無限繁殖受到了較大的影響。產蝎的省份較少,全國蝎資源只能占總量需求的20%左右,根本難以滿足市場。因此,單純依靠養殖,而不賣蝎苗賺錢會很困難。在以賣蝎種贏利為的的各類宣傳中,往往把各種有利的因素說得很多,卻很少談其風險。就目前而言,如果真能掌握全面飼養技術,養蝎確有省時、占地少等優點。但投資后能否產生良好的效益,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證據。
現在盡管養蝎熱達到了高潮,但并非人工養殖都成功獲得高額利潤。據測算,養蝎成功率最多也超不過30%,大部分的養殖戶由于種種原因以失敗而告終。成功的養殖戶封閉或保密養殖技術,而失敗的養殖戶由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再也不敢從事此行業。因此,養蝎少數人成功.多數人失敗的現狀,決定近幾年內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蝎子作為一種特種經濟動物,其市場雖然廣闊,但并非沒有限制。如果飼養規模過小,知名度低,就會難覓市場,經濟效益必然降低。蝎子對環境的要求較高,如飼養管理不當,極可能造成蝎子大批死亡。養蝎也承擔著多種風險,初涉者對此要有個清醒的認識,不要誤認為售種單位負責回收就毫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