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蝎拖尾病也稱為半身不遂病,是因為養殖蝎子的飼料中脂肪含量較高,從而導致蝎子體內脂肪過多,再結合養殖環境過于潮濕而引起的,現將全蝎拖尾病防治方法提供如下:
病蝎癥狀表現為:體軀光澤明亮,肢節隆大,肢節功能降低或喪失,尾部下拖,活動緩慢,艱難或伏而不動,口器分泌出紅色粘液,發病后5~10天死亡。
防治方法:少喂或不喂含脂肪高的飼料,以喂地鱉蟲為主,輔以適當的黃粉蟲和瓜草;調節好飼養室和窩池內濕度,保持干爽環境;蝎發病后用大蘇打片3克,麥麩(炒香)50克,水60克,拌勻后投喂,直至痊愈。

全蝎拖尾病也稱為半身不遂病,是因為養殖蝎子的飼料中脂肪含量較高,從而導致蝎子體內脂肪過多,再結合養殖環境過于潮濕而引起的,現將全蝎拖尾病防治方法提供如下:
病蝎癥狀表現為:體軀光澤明亮,肢節隆大,肢節功能降低或喪失,尾部下拖,活動緩慢,艱難或伏而不動,口器分泌出紅色粘液,發病后5~10天死亡。
防治方法:少喂或不喂含脂肪高的飼料,以喂地鱉蟲為主,輔以適當的黃粉蟲和瓜草;調節好飼養室和窩池內濕度,保持干爽環境;蝎發病后用大蘇打片3克,麥麩(炒香)50克,水60克,拌勻后投喂,直至痊愈。
1、黑腐病:保持蝎窩的干燥,水源食物保持新鮮,平時投入的蟲體應該無病無害,撿起生病的蝎子隔離治療。2、枯尾病:飲水要清潔,調節飼料含水量,活動現場保持潮濕,適當增加供水器具,空氣濕度保持正常。3、螨蟲病:該病以預防為主,保證飼料、飲水新鮮,及時清除剩余飼料,平時定期更換晾曬蝎子窩,池中用沙在烈日曝曬后再使用。
1、選擇養殖基地:在背風向陽處建設養殖場;選擇梯田以及比較平坦的山場,周圍的樹木應離場地10m以上;場地的土質應為壤土或沙壤土;不能在低洼處建設養殖基地,以免積水浸泡蝎子窩;規避老鼠等天敵。2、修整養殖基地:把山場翻耕約30cm,做成梯田狀,土層應整細整勻,同時清理石頭、雜草以及草根。
蝎子是肉食性動物,以蜘蛛、蟋蟀、蜈蚣、昆蟲幼蟲等無脊椎動物為食。蝎子晝伏夜出,喜潮怕、,喜暗怕強光刺激。喜群居,大多在固定的窩穴內結伴定居,從十一月下旬開始冬眠。養殖蝎子時,溫度需保持在35~38℃之間,要注意飼料的水分和飼養場所的濕度。還要避免強光照射,遠離油漆、汽油、瀝青等刺激性大的化學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