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9日,西海都市報A07版刊登的《明察暗訪吳仲村屠狗現場》一文,引起了眾多讀者的關注。9日,記者再次暗訪西寧屠狗及肉狗市場發現,西寧肉狗消費形成黑色產業鏈。
“賣肉狗的那家就在前面,我帶你們去。”9日14時,根據相關線索,本報記者在鳳凰山路尋找賣肉狗的院落時,一名知情者表示愿意帶記者到屠狗、賣肉的現場。
一名商販稱,宰狗后主要送往莫家街市場和南灘市場,18元賣給莫家街市場內的商家,現在收購難度較大。如果需要可以現宰,狗的大小不一,可以按需求選擇宰哪只。
根據商販所提供的送貨地點,記者又來到莫家街農貿市場,在二樓發現販賣肉狗的攤位。
“你這肉狗怎么賣?”
“18元一斤,多的話可以便宜一點。”

“整只的只能現宰,少的話,冰箱里有一些。”市場一攤販從另外一間房內拿出冷凍過的肉狗。見記者對冷凍肉狗不滿意,商販又拉開旁邊的卷閘門,介紹鐵籠里的三只狗。
記者問及狗的來源和是否檢疫過時,攤販表示,收購的狗都是家養的,可以放心食用。
“大量的狗被狗販子收購倒賣,有些狗是偷來的,有些是病死的,還有一些是被遺棄的流浪狗,不管有病沒病都被送上了餐桌。”曾多次參與救助非法屠宰流浪狗的馬先生說。
馬先生說,肉狗市場已經形成一個巨大的盜、販、宰、賣的黑色產業鏈條。目前,流向餐桌的肉狗絕大部分違反動物防疫檢疫法和食品安全法,一只肉狗從出生到銷售大約需要半年時間。
西寧市動物防疫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說,對于食用肉狗,目前國家沒有檢疫的標準和辦法,冬季一些人喜歡吃肉狗,很多商販想借這個機會販賣肉狗,但我省沒有合法的犬類屠宰場,屠狗窩點屠宰的狗來源不明,健康也無法保證。同時,《動物檢疫管理辦法》規定,屠宰、經營、運輸以及參加展覽、演出和比賽的動物,應當附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經營、運輸的動物產品應當附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檢疫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