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規模養殖黃粉蟲的技術
首先是控溫:黃粉蟲生長發育適宜的溫度為15℃-35℃,而生長發育最快是在30℃,當溫度高于35℃時,生長發育速度下降。黃粉蟲較耐寒,老齡幼蟲可耐受-4℃,而低齡幼蟲在0℃時即大量凍死,8℃時則開始生長發育。
上述溫度是指群體內部的溫度,一般來說群體內部的溫度往往高于室內溫 度8℃一10℃。如果室內溫度達30℃時,就要采取降溫措施,同時減少群體的密度,以免溫度過高而熱死。
濕度也很重要:黃粉蟲不怕干燥,能在含水量低于10%的飼料中生存, 但濕度太低時生長發育慢,體重減輕,飼料利用率低,所以最適宜的飼料含水量為10%——15%,室內空氣濕度為55%——75%,但當飼料含水量達18%或室內空氣濕度為85%時,黃粉蟲不但生長發育減慢,而且容易生病。
選擇優質黃粉蟲良種,是提高成活率、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和產卵量、延長產卵期、促進高產、縮短繁殖周期、降低飼料消耗的關鍵和基礎。選種一般是選擇幼蟲作種蟲。優良的種幼蟲生活能力強,不挑食,生長快,個體大,產卵多,飼料利用率高。
在初次選擇蟲種時,最好向有國家科技部門或農業部門授權育種的單位購買。以后可學著自行培育蟲種,每養2~3代更換1次蟲種。應注意:
(1)個體大,每千克重量為3500~4000條;
(2)形體健壯,蟲體充實飽滿,色澤金黃,體表發亮,腹面白色部分明顯,大幼蟲體長在2.5或3㎜以上。
(3) 生活力強,爬行迅速,對光照反應快,喜歡黑暗。把蟲子放在手心上時,爬動迅速,遇到菜葉和瓜果皮會很快爬上去取食;
(4)營養全面。要求從幼齡開始精心飼養管理,不斷增加飼料和瓜、菜等,減少喂養密度,從而飼養出肥大健壯、生活力強的良種。
黃粉蟲的主要飼料是麥麩子,也可輔以糠麩子等(玉米面等過細,不透氣,不能做黃粉蟲飼料),菜類主要是白菜,蘿卜,甘蘭等青葉菜都可以。為了提純復壯種群,加快繁殖生長,可在飼料中添加少量葡萄糖粉、魚粉等。每0.5公斤黃粉蟲在一代周期中可吃掉麥麩子1.5公斤,菜3公斤。
最后就是設備方面了:養殖黃粉蟲必須有飼養房飼養房要透光、通風,冬季要有取暖保溫。飼養房的大小,可視其養殖黃粉蟲的多少而定。飼養黃粉蟲的木盤制作抽屜狀木盤為飼養盤,一般是長方形,規格是長50厘米,寬40厘米,高8厘米。板厚為1.5厘米,底部用纖維板釘好。
篩盤,也是長方形,它要放在木盤中,規格是45厘米35厘米6厘米,板厚為1.5厘米,底部用12目鐵篩網用三合板條釘好。制作飼養盤的木料最好是軟雜木,而且沒有異味。為了防止蟲往外爬,要在飼養盤的四框上邊貼好塑料膠條。
擺放飼養盤木架根據飼養量和飼養盤數的多少,制作木架,用方木將木架連接起來固定好,防止歪斜或傾倒。然后就可以按順序把飼養盤排放上架。篩盤、篩子用粗細幾種鐵篩網,12目大孔的可以篩蟲卵。30目中孔的可以篩蟲糞。60目的小孔篩網,可篩1-2齡幼蟲。
飼養房內部要求溫度冬夏都要保持在15-25攝氏度之間。低于10攝氏度以下蟲不食也不生長,超過30攝氏度以上蟲體發熱會燒死。濕度要保持在60-70%之間,地面不宜過濕,冬季要取暖,如冬季不養可自然越冬。夏季要通風。室內備有溫度計、濕度計。
在養殖過程中,養殖技術和管理措施十分重要,它關系到黃粉蟲繁殖的速度、蟲體質量、經濟效益等問題。
(一)禁止非飼養人員進入飼養房。如非進入室內不可的人員,必須在門外用生石灰消毒。
(二)在黃粉蟲的生活史中,四變態是重要的環節,掌握好每個環節變態的時間、形體、特征,就能把握養殖的技術。
(三)飼料要新鮮,糠麩不變質,青菜不腐爛。
(四)在幼蟲期,每蛻一次皮,更換飼料,及時篩糞,添加新飼料。在成蟲期飼料底部有卵粒和蟲糞,容易發霉,要及時換盤。
(五)為了加快繁殖生長,對幼蟲,羽化后的成蟲,在飼料中適當添加葡萄糖粉或維生素粉、魚粉。每天都要喂鮮菜。
(六)飼養人員每天都要察看各蟲期情況,如發現病蟲、死蟲應及時清除,防止病菌感染。 總體來講黃粉蟲養殖還是比較省事、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