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初生雛雞體溫調節功能差
因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缺乏調節能力,雛雞體溫要比正常成年貴妃雞低3℃左右,到7—10日齡才趨向正常。初生雛雞全身絨毛稀短,缺乏御寒保溫能力,既怕冷又怕熱,對溫度反應敏感。因此,我特別強調在育雛工作上要嚴格掌握好育雛溫度。
2.雛雞消化吸收能力差
雛雞消化系統不夠完全,其營養來源依靠體內殘留的蛋黃,出殼后48小時內可以不喂不飲,給雛雞運輸提供了方便的條件。因雛雞的嗉囊和肌胃小,貯存食物有限,消化機能尚未發育健全,所以開始應喂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飼料。
3.雛雞代謝旺盛,生長發育快
據測定,雛雞30日齡時體重已達到出殼重的10倍以上,所以只有滿足雛雞的營養需要,才能保證其快速生長發育。
4.雛雞敏感性強
雛雞對飼料中的各種營養成分缺乏或有毒藥物的過量,都會很快反應出病理癥狀。雛雞體弱小,抵抗力和抗病力差,很容易受到各種有害微生物的侵襲而感染各種疾病。因此,要精心飼養管理,嚴防病原滋生,重視防疫衛生,并做好各項免疫接種工作。
5.雛雞膽小
舍內外各種音響和噪音,以及各種新奇的顏色或生人進入,都可能引起雞群騷亂,影響生長,因此在養育過程中,要創造安靜的環境,以防止不必要刺激而造成損失。
雛雞的飼養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是一個關鍵,因剛出殼不久的雛雞體溫調節不健全,絨毛稀短,對外界環境的適用能力較差,免疫力底下,一切生理機能處于逐漸發育之中,需要人為的為它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而這一工作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到雛雞的生長發育和成活,而且還關系到育成雞的生長發育、成活及將來成年雞的生產能力和種用價值,直接關系到養殖場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