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革命老區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馬武鎮金鑫村合龍組刺猬養殖專業戶譚定財,辭去高新工作,回到老家探尋致富路很有些板眼。5月16日,筆者專程前往一探究竟,不虛此行。
閑暇“神話”聊出商機
“刺猬周身是寶喲,肉屬于高蛋白食用肉類,且肉、油、心、肝、膽等均可入藥,特別是箭刺,燒成灰用溫水吞服治腹瀉可以說是立竿見影。說明來意,譚定財高興得給筆者一行“數來寶”,滔滔不絕。
“我從20多歲就開始外出打工,在外漂泊了10多年,廣東、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可以說都留下了我的足跡。”將近不惑之年的譚定財說,那些年頭,他在建筑工地下過苦力,在潔具車間干過管理,也推車叫賣過小商品。
2008年他又迷上廚師,于是花錢到山東參加廚師培訓,拿到了《三級廚師證》后,又回到廣東在餐館與鍋碗瓢盆打交道。
“不論是下苦力還是干管理,我都干一行愛一行,吃苦耐勞。”譚定財說,當年也掙到了不少鈔票,在老家在馬武集鎮上購買了房子。
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實情,譚定財總想回家,利用老家清山綠水發展項目掙錢,同時為家鄉父老開辟一條致富路。
“現在的有錢人,吃飯等生活開銷錢貴點無所謂,就是喜歡綠色食品,聽說在外面一盤刺猬肉上千元還供不應求……”2011年6月的一天,酒樓干活的空閑,譚定財和幾個同行吹起“神話”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譚定財對刺猬有點印象,但不確定,就問刺猬是什么,那吹“神話”的廚師也不清楚。下班后,譚定財上網一查,茅塞頓開,原來刺猬就是家鄉的豪豬。一番深思熟慮,譚定財決定返鄉飼養刺猬。
精心飼養探出“路徑”
譚定財是一個說干就干的人。2012年春節前,他辭去月薪近5000元的廚師工作,回家利用春節拜年串門,通過流轉的方式,租用了老家屋后鄰居的承包地地,不等春節過完,就親自動手建起了1400多平方米的豪豬養殖場,并從湖北省利川縣引進3組能繁刺猬。
“刺猬本是野生動物,自我保護意識極強。有一次打掃圈舍時,忘記采取保護措施,不小心碰到了一只豪豬,它馬上立起全身箭刺攻擊我的右腳,痛得鉆心。”譚定財說起第一次被刺猬保護性攻擊的事,至今還覺得好笑。
譚定財為了真正掌握刺猬馴養技術,金鑫村的“農家書屋”就成了他常去的地方,刺猬馴養技術資料就成他的案頭卷首和隨身寶貝。一有空閑,他就鉆進圈舍內認真觀察刺猬的生活習性,到網上查閱刺猬養殖技術,通過QQ和電話向外省的養殖專業人士求教……
“通過認真學習和悉心求教,少走了許多彎路,特別是繁殖關過得比較順利。”譚定財自豪地說,兩年的悉心發展,由引進的12只發展到了現在的120多只。
講起飼養心得來,譚定財如數家珍。他說,刺猬的飼料很簡單,包谷、紅苕、洋芋是精料,蔬菜、野草是粗料,只是產仔后要適當加飼黃豆和花生等植物蛋白飲料。
“刺猬肉蛋白含量高達26.6%,比豬肉、牛肉高出18%以上,具有降壓、鎮痛、活血、祛風通絡等功效,箭刺除藥用外還是制作浮標和裝飾品的高級原料,市場緊俏。”譚定財信心十足地說,眼下存欄的100多只刺猬,如果全按賣種豬計算價值在40萬元以上,就按商品肉豬出售也值30萬元。
兩年時間搞到了30萬元,值!正在筆者伸出大拇指時,譚定財話鋒一轉,道出了下一步的發展軌跡——通過免費提供飼養技術,租給能繁刺猬自行繁殖后歸還種刺猬等方式,引導當地老百姓發展,形成規模養殖,打造刺猬養殖專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