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區指奶牛場飼養人員住宿和文化娛樂區。應在牛場上風口和地勢較高地段,并與生產區保持至少100米的距離,以保證生活區良好的衛生環境。
管理區包括與經營管理、產品加工銷售有關的建筑物。管理區要和生產區嚴格分開,保證50米以上距離,外來人員只能在管理區活動,場外運輸車輛牲畜嚴禁進入生產區。為了節約土地,生活區和管理區往往連在一起,但內部要分開。
生產區是奶牛場的核心,應設在場區地勢較低的位置,要保證安全、安靜,要控制場外人員和車輛,不能直接進入生產區。大門口設立門衛傳達室、消毒室、更衣室和車輛消毒池,嚴禁非生產人員出入場內,出入人員和車輛必須經消毒室或消毒池進行消毒。生產區奶牛舍要合理布局,分階段分群飼養,按泌乳牛舍、干乳牛舍、產房、犢牛舍、育成前期牛舍、育成后期牛舍順序排列,各牛舍之間要保持適當距離,布局整齊,以便防疫和防火。但也要相對適當集中,節約供水供電的管道和線路,縮短飼草飼料及糞運輸距離,便于科學管理。粗飼料庫設在生產區下風口地勢較高處,與其他建筑物保持60米防火距離。兼顧由場外運入,再運到牛舍兩個環節。飼料庫、干草棚、加工車間和青貯池,離牛舍要近一些,位置適中一些,便于車輛運送草料,減小勞動強度。但必須防止牛舍和運動場因污水滲入而污染草料。
糞污處理區設在生產區下風向地勢低處,與生產區保持100米衛生間距,應設隔離帶,為減少污染,提倡糞污綜合利用,應建造沼氣池。
以上就是奶牛養殖場的布局規劃,合理的場地規劃是奶牛養殖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性一步,做好場地規劃,實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實現奶牛養殖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