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蜂源
目前,西藏全區擁有引進和繁殖的西方蜜蜂蜂群5000群左右,改良的中華蜜蜂蜂群1000群以上。我區主要有四大蜂源,分別為中華蜜蜂、黑大蜜蜂、大蜜蜂和西藏蜜蜂,中華蜜蜂分布在藏東南的察隅、波密、墨脫、昌都等地,黑大蜜蜂分布在西藏南部的隆子、錯那、墨脫、亞東等縣,大蜜蜂在我區分布較少,西方蜜蜂為引進種類,分布在拉薩、山南、日喀則與林芝部分地區。
保護
建立資源保護基地
據自治區農科院農業研究所王文峰介紹,目前西藏中華蜜蜂為西藏特有中華蜜蜂亞種,為保護和利用此特有昆蟲資源,西藏中華蜜蜂保護區正在積極籌劃中,保護基地也正在積極建設。主要研究項目包括藏東南西藏中蜂資源及蜜源植物資源調查、中華蜜蜂養殖技術改良及培訓、中華蜜蜂產品分析及開發利用、中華蜜蜂資源保護措施研究及西藏中蜂遺傳多樣性分析等。
計劃預期目標完成藏東南中華蜜蜂和蜜源資源調查,主要調查波密縣、察隅縣、墨脫縣、芒康縣、察雅縣境內中華蜜蜂資源種類并從分子水平開展遺傳多樣性分析。除此之外,還要發展蜂群種群并分析蜜源資源,確定藏東南地區蜜蜂產業發展前景,利用活框飼養技術完成中華蜜蜂養殖技術改良研究,對波密、察隅、芒康等縣具有中華蜜蜂養殖基礎的農牧民開展中華蜜蜂養殖技術培訓,改良傳統中華蜜蜂飼養技術,改進活框飼養蜂箱。開展中華蜜蜂產品品質分析及開發利用,建立中華蜜蜂產品生產基地,開展蜂產品生產加工技術培訓,開展中華蜜蜂資源保護措施研究,建立中華蜜蜂保護區,通過自治區相關部門審批制定中華蜜蜂資源保護辦法,建立健全相關保護措施。
經濟效益方面,開展對藏東南農牧民的中華蜜蜂活框飼養技術培訓,改良傳統中華蜜蜂飼養技術,利用活框蜂箱飼養中華蜜蜂1000群以上,促進中華蜜蜂蜂群繁育,保護中蜂資源,提高蜂蜜產量和質量。經測算,改良后的蜂群年均可實現產值3120元/箱,而蜜蜂對油菜等異花授粉作物的增值作用,可增加收入24萬元,形成一定規模的養蜂戶人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同時,蜜蜂的授粉作用對提高植物結實率,增加植被覆蓋率,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
開發
研究西藏蜂蜜的特異性
據王文峰介紹,他們目前正在做一項重要的研究工作,即西藏蜂蜜的特異性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有我區蜂蜜的氣味、甜度以及其他一些參數,那么這個研究究竟具有什么意義呢?
“對這些參數的研究是我們自己做的,目的就是拿數據告訴別人,西藏的蜂蜜質量確實好。”除了拿數據說明西藏的蜂蜜質量過硬之外,這次做蜂蜜的特異性研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保護開發西藏蜂蜜的品牌效應。因為《舌尖上的中國》林芝蜂蜜走紅后,西藏蜂蜜就成為眾商家熱打的品牌,無論哪里產的蜂蜜都習慣掛上西藏的名號,這也對西藏本地蜂蜜的經濟價值和品牌效應造成了不良影響,此次特異性研究將利用數據,通過與國內外同類產品橫向比較的方式,說明西藏蜂蜜在品質上的優異性,從而有力地保護西藏蜂蜜的品牌效應。
為了保證西藏蜂蜜的質量,自治區農科院農業研究所也正在計劃制定高原蜜蜂養殖技術規范,給蜜蜂養殖戶提供規范的養殖建議,什么時間段該做什么都將在規范里出現,這將很好地保證蜂蜜的質量,提高蜂蜜的產量,同時也很好地保存了蜂群的活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注重飲食的質量,蜜蜂養殖的規模和市場在不斷的壯大和發展,蜜蜂養殖帶動了當地養殖戶的收入,拉動了縣域經濟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