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豬脫肛的發病原因
1、應激因素,嘶咬、奔跑、劇烈運動,其他應激。寒冷、潮濕等因素。
2、病理因素:某些疾病導致的嚴重炎癥,刺激直腸發生脫垂,有些疾病引起的便秘也可繼發直腸脫垂。體質虛弱,咳嗽可引起腹壓增高,因而發生直腸脫垂。
3、物理因素:飼養密度大,豬舍寒冷,晝夜溫差大,豬群扎堆,如果豬發生咳嗽,則極易發病。圈舍坡度較大,母豬分娩、高密度運輸時,都可造成腹壓增大,而發生直腸脫出。
4、遺傳因素:直腸脫垂與遺傳有關,近親交配,可使遺傳缺陷表現出來,發病幾率增大。缺水—糞便中的水含量較少,通過直腸時容易造成損傷。
5、藥物.某種抗生素(泰樂菌素、林可霉素)導致直腸邊緣腫脹,隨后發生直腸脫出。在高劑量用藥時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6、毒素.飼料或者墊料中的霉菌毒素可導致直腸腫脹,從而造成損傷。
7、生長速度過快.當豬的生長速度過快時,直腸脫垂成了一個大問題。特別是30-60kg仔豬飼喂高營養濃度的日糧時情況更為嚴重。
8、環境溫度變化,豬控制體溫的能力比較差,體溫容易受到環境溫度變化的負面影響。氣溫降低時容易發抖,低溫導致豬擠作一團,并扎推。當有其它豬趴在某一頭豬背上時,若這頭豬突然咳嗽腹壓比平常高很多,而這一腹壓的唯一釋放途徑是肛門,因此這時豬咳嗽容易導致直腸脫垂。
二、豬脫肛的主要癥狀:
觀癥狀判斷是否脫肛,表現為豬的大腸末端、肛門里側的部分脫出到肛門外,輕度的不會出現異常現象,較重的脫出部分表現水腫、潰爛、出血,嚴重的會出現大腸全部脫出。
豬脫肛是指豬直腸后段黏膜脫出于肛門外。豬只無論大小、不分季節均可發生。以商品豬(50-100kg)體重多見,冬季多發。脫肛影響生長發育,甚至引起豬只死亡。
脫肛主要的原因是是由于便秘、腹瀉反復造成肛門括約肌松弛而發病。此外營養不良、天氣寒冷、飼養密度過大等應激因素也可造成。
三、豬脫肛的防治措施:
1、防止驚嚇,減少應激,同時在冬季注意保暖;
2、防止飼料霉菌毒素;
3、減少夜間飼料添加量,晚上10:00——11:00把育肥豬強行驅趕30分鐘,讓豬飲水、排便,避免豬為了御寒而長時間相互擠壓,導致直腸脫出;
4、中藥:
黃芪、升麻、黨參、訶子、陳皮、白術、當歸等,適量打碎加入飼料,連用10天。
功效:益氣補血,調節神經。
5、治療:
豬脫肛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患豬站立時可自行還納,排糞時又可脫出。一種患豬站立時不能自行還納。脫出部分較為嚴重的表現為水腫、潰爛、出血。
①輕者用溫熱的1%明礬水或0.1%高錳酸鉀水,清洗脫出的腸管,再提起豬的后腿,慢慢的送回腹腔,做袋口狀縫合或在肛門上下左右分四點注射95%的酒精,每點2~3毫升。然后,用繩子將豬的兩后腿吊起,使豬的后驅離開地面。經過半小時左右,直腸的不良刺激逐漸減輕,努責消失。將豬放下,隔離飼養。
②對脫肛嚴重的豬只,要進行荷包式縫合,在縫合時首先用消毒藥水把針、線、剪刀、手術用具和手臂以及肛門所脫出的部分進行清洗消毒,對水腫的要用手輕擠把水腫的地方擠消,如果潰爛應剝去爛肉清洗干凈,然后輕輕送入肛門內,然后縫合,最主要的是手術完后用地米和青霉素進行后海穴注射,用量酌情連用2-3次,一般3-5天內即恢復正常。
脫肛非常容易復發,要注意對2次以上脫肛的豬只要進行淘汰處理,無飼養價值。日常飼喂營養豐富的全價料,防止驚嚇,減少應激,同時在冬季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