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普安縣利用適宜的氣候條件和飼草飼料豐富多樣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長毛兔產業的養殖規模,以拓市場、強服務、增效益為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條助農增收的精準脫貧之路。
精準脫貧,必須聚焦最困難的群眾,特別是缺乏勞動力的貧困戶。普安縣采取政府補貼、以獎待補等方式,整合資源對長毛兔養殖進行定向重點支持,并組織精準貧困戶進行長毛兔育種、飼料、繁殖、管理、防疫等培訓,不斷提高他們促創業、以創業帶就業的機制和能力,讓他們同樣享受到扶貧攻堅政策扶持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謝忠書,現年36歲,地瓜鎮魯溝村人,曾經是當地的貧困戶,長年在浙江一帶建筑工地做工,2012年返鄉創業養殖長毛兔,通過普安縣政府的宣傳引導和教育培訓,短短兩年的時間,家里建起了新樓房。
近日,記者來到魯溝村時,他正在自家兔舍給長毛兔喂食。
聽說記者要采訪,謝忠書不禁感慨萬千:“比起在外打工,養殖長毛兔要輕松很多,收入也比自己在外打工的工資高,還能照顧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政府為了保障我們農戶有錢賺,制定了80元的兔毛保底收購價,保護我們農戶不受市場價走低的影響,還派專業技術人員指導防疫。”謝忠書告訴記者:“我養殖的長毛兔成活率和產毛量都較高,毛質也很好,剪收下來的兔毛由合作社統一保底收購,根據協議賣給新大德信兔業發展有限公司,銷售這一塊根本不愁,現在我對長毛兔養殖的信心更足了。”
謝忠書一邊帶領記者參觀兔舍,一邊興致勃勃的繼續介紹著說:“目前,我還在擴建兔籠,擴大養殖規模,從現有的400只努力增加到2000只,通過提高養殖數量獲得更多的收益,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謝忠書是普安縣貧困群眾飼養長毛兔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據了解,普安縣針對有發展能力的返鄉農民工、鄉村致富能手、養殖大戶,多渠道爭取項目資金和政策扶持,鼓勵其擴大養殖規模,幫助組建合作社,建立養殖小區,帶動其他貧困戶以“租用”兔舍、土地流轉、“特惠貸”入股等方式參與發展,積極采取“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村務社會化”的“四化”發展模式,有力地推動了長毛兔產業的發展。
同步小康,“黔兔無量”。如今,長毛兔養殖已成為普安縣的新興致富產業,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新引擎。記者了解到,目前普安縣已建成養殖小區15個,打造長毛兔養殖專業村2個,示范帶動全縣12個鄉鎮(街道)306戶貧困戶建兔籠14.79萬個,長毛兔存欄達12.83萬只,并計劃于今年重點打造20個養殖小區,形成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發展格局,示范帶動了全縣12個鄉鎮和街道精準貧困戶參與養殖,走上了一條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