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飲水
雛鶉的體形小,腿部力量小,羽毛淋濕后容易失去平衡摔倒,被其它雛鶉踩死或者淹死在飲水器內,引起不比要的死亡。利用塑料飲水杯和醋碟組合成雛鶉初次飲水器效果較好。
雛鶉放進育雛籠或保溫箱后,先讓其休息 2 小時,再開始喂水。用 l 根燒熱的直徑 3 . 5 毫米的鐵絲,在距塑料杯上邊緣 3 毫米處燙 1 個孔,裝滿配制好的飲水,扣上醋碟倒過來即成為最佳的飲水器具。這種飲水器水深 2 一 3 毫米,最深處 7 毫米,不會將雛鶉淹死,也不會將其羽毛淋濕,可使其安全度過飲水關。
1 一 7 日齡的飲水采用涼開水。 100 千克涼開水+ 50 克速溶多維+ 30 克維生素 C + 10 千克白糖或葡萄糖配制成的保健水可供飲用。 8 一 14 日齡方法同上,但糖的添加量應減少一半。為防止疫病的發生, 1 一 7 日齡每天飲用 2 次青霉素和鏈霉素,每次每只鵪鶉飲用鏈霉素和青霉素各 500 單位; 8 一 14 日齡每大飲用 5 %的恩諾沙星飲水劑, 1 毫升藥品加 1 千克水混勻即可。
每 50 一 100 只鵪鶉 1 個飲水器。管理人員站立在籠旁觀察,每只鵪鶉都應喝到水,對沒有喝上水的要用手抓起來將喙放到飲水器內蘸一下,讓其將水咽下學會飲水。對于沒有飲水欲望的個別雛鶉用滴管向口中滴水。開始喂水后的前 3 天要加強管理,飲水器中不斷水,讓鵪鶉自由飲水。如果發現搶水喝說明曾經斷水,讓其喝一會兒水后將飲水器移走,等雛鶉安定后再放人飲水器。這樣反復多次,直到飲水正常為止。 15 日齡后即可使用大一點的飲水器,自由飲水。 30 日齡后可飲用自來水或深井水,飲水器具可用水槽等。而現代鵪鶉生產中大多采用杯式或乳頭式自動飲水器。 30 日齡以后的鵪鶉采用自由飲水。飲水器具中應經常保持有清潔衛生的水,每天要清洗、沖洗和消毒飲水器具。
二、開食
雛鶉出殼 24 一 28 小時,雛鶉飲水 3 一 4 小時后,便可開食。開食飼料,可用煮熟的蛋黃拌玉米粉,也可用煮熟的蛋黃拌泡軟后的碎米,每100 只雛鶉給 3-4 枚雞蛋黃,或者用幼雛配合料,但頭幾天最好加入點熟的蛋黃 ,飼料放在食槽內,讓其自由采食。
開食料用全價配合飼料,飼料中應添加 0 . 3 %的禽富康或 0 . 4 %的土霉素等藥物防病,也可在飼料中添加痢特靈、氟哌酸、復方新諾明等。飼料中添加藥物時,應先稱量好需要加藥的飼料和藥物,再取飼料少許,加人藥物充分拌勻;用已拌有藥物的飼料再加人一部分未摻藥物的飼料拌勻,最后將藥物拌入所有稱量好的飼料中充分攪拌均勻方可飼喂。也可用攪拌機攪拌均勻后使用。飼料中添加藥物要攪拌均勻,藥物使用 劑量要充足,用藥時間為 5 一 7 天,但不能超量。
飼喂次數
雛鵪鶉每晝夜喂 6 一 8 次,也可終日供料讓其自由采食。
三、日常管理要求
① 每夭早晚要觀察雛鵪鶉的動態,如精神狀態足否良好,采食飲水是否正常,發現問題要找出原因,并立即采取措施。
② 承糞盤每日清掃 l 一 2 次,飲水器每日清洗、消毒 1 一 2 次,喂濕料的料槽,在加新料前先清除剩料,沖洗干凈。
③ 每天日落后開燈照明,夜里 10 時后關燈,換開指示燈。
④ 經常檢查育雛箱內溫度、濕度、通風情況,每天晚上臨睡前,一定要檢查一次育雛箱內的溫度。
⑤ 觀察雛鵪鶉糞便情況,正常雛糞較干燥,呈螺蜘狀。糞便顏色、稀稠與飼料有關。喂魚粉多的呈黃褐色,喂有青飼料時呈褐綠色且較稀,均屬正常。如發現糞便呈紅色、白色,則應分析原因,并采取治療措施。
⑥ 及時淘汰生長發育不良的弱雛,使全群生長發育整齊一致。
⑦ 發現病雛,應立即采取隔離措施,死雛及時剖檢診斷。
⑧ 做好防鼠害、防鳥、防蚊蠅、防煤氣中毒等工作。
⑨ 在 1 周齡和 2 周齡時,抽樣稱重,與標準體重對照,以便了解飼養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四、科學斷喙
雛鶉有啄羽、食蛋、啄肛等惡癖,采食時挑食、甩食浪費飼料。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斷緣。
鵪鶉喙部構造特殊,上喙向下彎曲呈鉤狀,易于將飼料鉤出槽外。據試驗表明,雛鶉在 15 一 30 日齡之間斷喙均可。斷喙前后 3 天應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 K 、維生素 C 、多種維生素添加劑和鎮靜劑等,飲水中添加抗生素。斷喙的具體方法是:食指第二關節輕托下喙,拇指輕壓頭頂部,用斷喙器切去上喙1/2、下喙 1 / 3 ,烙干傷口不出血 為止。斷喙后 1 一 2 天料槽中不斷料,防止傷口碰到槽底流血。如發現有止血不完全的應及時烙干。切面應平整。斷喙時不要切掉太多,以免導致殘雛無法挽救;如果斷喙太少,可進行補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