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點叉尾鮰是一種大型的魚類,像它們這種比較珍貴的魚類,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呀,可是我們怎么養它們呢?小編也不知道斑點叉尾鮰怎么養,只吃過呀沒有養過。那現在就讓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斑點叉尾鮰怎么養吧,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1、在池塘中單養斑點叉尾鲴,應確保充足的供水,淡水和水質,水質不受污染。水深1.5-2米,面積0.2-0.3公頃。經清塘后,在春季,每0.07公頃放養800-1500只長7-12厘米的魚類。

2、有10尾20-23厘米長的鯉魚和10尾13-16厘米鯉魚,以調節水質。飼養期間要保持水質清新,每10-15天換水一次(換水量為1/3-1/2),用人工飼料投喂。斑點叉尾鮰養殖并不難,可以買來養殖哦。
斑點叉尾鮰養殖技術
1、通常斑點叉尾鮰產卵溫度范圍為21-29°C,最適溫度為26°C,水溫超過30℃不利于受精卵的胚胎發育和魚苗成活。在長江流域斑點叉尾鮰的繁殖季節為6-7月,體重(或年齡)大于產卵季節的體重(或年齡)。
2、產卵時,每條魚通常用尾鰭包住另一條頭。雄魚劇烈顫動魚體并排出精液,與此同時,雌魚開始產卵。卵受精后發粘,相互粘結而附于水池底部。凡主養四大家魚的池塘,均可混養斑點叉尾鲴,但最好選擇更清澈的水池塘。

斑點叉尾鮰疾病防治
1、愛德華氏菌病病原:愛德華氏菌病狀是最初患病的魚在胸鰭側有直徑3至5毫米的傷害,外部如針狀的創傷,并深入到肌肉。在10~15天內損傷面積逐漸擴大,病菌頻繁入侵病魚血液或感染腎臟,患病的成魚在損傷的肌肉內有惡臭的氣體。死魚顯然與腎臟、肝功能障礙有關。

2、柱狀病病原:柱狀屈橈桿菌病狀:在早期階段,患病魚體的頭部為表現為損傷,或鰭條有灰白點,并有輕微充血。當病狀擴大時,則變成灰白色潰瘍。皮膚完全被侵蝕、肌肉暴露。隨著感染加深,魚死亡。

3、感染魚的鰭被腐蝕后,病原體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通常鰓絲末端開始有褐色的壞死組織,發展到鰓絲基部。真菌可作為繼發性病原侵入這些病變部位。每個動物都會有疾病,魚是我們常食用的一道食品,所以它更具預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