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蟬又名知了、嘛嘰嘹,黑老哇哇,幼蟲期叫爬拉猴、蟬猴、知了猴、結了猴、肉牛、結了龜、神仙或蟬龜,為同翅目蟬科中型到大型昆蟲,約2000余種。體長2~5公分(0.8~2吋),有兩對膜翅,復眼突出,單眼3個。螽蟬科有兩個種,俗稱為毛蟬僅分布于澳大利亞南部。

種源獲取
卵、若蟲、成蟲均可作為種源采集。7~9月份可以采集各個蟲態;8~9月份是采集若蟲的最佳季節;9月份是采集蟬卵樹枝的最佳時間,全年均可在田間采集。應當以產卵枝條的采集作為獲取種源的主要途徑。用果枝剪或頂端帶鉤的長桿,把樹上被昨蟬產卵致死的1~2年生細干枯條輕巧取下,凡是一側呈扁平干枯且表面不完整、皮下木質部鑲嵌有大量乳白色長橢圓形卵的即是蟬卵,剪除產卵窩上部多余的無卵枯梢,在產卵窩痕下部留出10~15厘米無卵枝條部分,將50條左右捆成一小捆,放入塑料袋中待用。

殖種
將有蟬卵的枝條采集后,去除干葉,剪去兩端,30根捆成一捆,用大洗衣盆底部鋪一層沙,將捆好的枝條立著放入盆內,溫度保持在28~34°C,濕度是保持濕潤,即遇干即噴,用噴霧器照準枝條噴灑濕透為止。15天左右即有幼蟲孵出。這時會看到有一部分幼蟲在枝條上爬上爬下。大約孵化出幼蟲20%的時候就要進行掩埋,埋坑選擇多細軟毛根的地區,以便幼蟲能吸取根上的養分,最好選擇在種植金銀花的地塊中。

飼養
選擇側根系發達、生長茂盛、汁液較多的健康樹種,此外,還要間作一些根莖類植物,如土豆、甘薯、山藥等。蚌蟬殖種深度以30~50厘米為宜,要向陽防凍,土質松軟、肥沃、無污染,不能過于干燥,也不能含水量過高或存在積水現象,保證寄主植物根系正常生長發育、幼嫩發達多汁。冬季應在殖種區域覆蓋麥秸、稻草、玉米軒等,以保持地溫。

繁殖
除自然采獲蟬卵外,可以建立紗網大棚,提供成蟲產卵空間。
可以利用廢棄果園中的果樹,可以重新栽植果樹實生苗,周圍利用水泥柱或竹棒架設成圍欄,中間再拉設鐵絲等,外面罩上尼龍窗紗網即可。羽化或采集的成蟲在其中交配產卵,以后可以根據需要留取成蟲數量,不必再從野外采集種源。

病蟲害防治
出土后的若蟲(知了龜)以及羽化后的成蟲天敵較多,如癲蛤蟆、蛇、鼠類、刺猾、野貓、麻雀和膛挪等都喜食若蟲(知了龜),自僵菌、綠僵菌和蟲生藻菌(蟬花)等微生物也寄生危害。另外,水災和農藥化肥等的污染對若蟲(知了龜)或蟬的危害也較大,養殖時應加以注意和保護。最重要的季節是樹上卵期、蟬蟻發生期、老熟若蟲出土期。樹上卵期和蟬蟻發生期的天敵主要是螞蟻和紅色小花蠟,處理措施是利用強氨精100倍液浸洗具卵枝條或天天VP、強氯精等進行土壤處理。

蟬其實生活中大家是比較熟悉的,但是卻有很多人對蟬并不是特別的了解,只知道它是一種昆蟲,其實蟬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它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因此在生活中也是很多人都比較喜歡的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