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烏魚又叫白甲烏鱧,俗稱白烏棒,鱧科鱧屬。肉質細嫩,少刺,味道鮮美。白烏魚藥膳可催乳,生肌活血,是產婦及老幼的滋補珍品。營養豐富,可多做多種名菜,如生炒魚片,白菊魚絲,白烏棒燉蛇等。“白烏棒”體色白,體態秀美,耐低氧,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現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白烏魚藥用價值,白烏魚養殖優勢,白烏魚成魚養殖方法。

白烏魚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 甘、寒,無毒。入胃經。
功效: 補脾益胃,利水消腫,治溫痹、腳氣、妊娠水腫等。
食療方法一
白烏魚一尾,重約500克,冬瓜500克,清洗,同入鍋煮,不放鹽,熟后分2次食用。可治妊娠水腫
食療方法二
白烏魚一尾,去腸臟留鱗,清洗,冬瓜適量,加少許蔥白、大蒜,同煮,不加鹽,熟后吃魚喝湯,每天1劑,連吃3~7天。可治心臟病水腫和營養障礙性水腫病癥。
食療方法三
將白烏魚切片,與米糠200克,花生50克,米仁50克,同煮湯飲服。可治療腎臟炎水鼓腹大。
食療方法四
腎炎初起時,用黑魚煮湯,但不放鹽,飲湯食魚,療效甚好。
食療方法五
大白烏魚一尾,約重500克,去腸留鱗。在魚腹中放入適量大蒜瓣和赤小豆,以填滿魚腹為度,再用厚粗紙包數層縛定,先在清水中浸到里外浸透,然后放入灰火中煨熟,取出淡食或蘸醋少許,食之,一天分數次吃完,連吃數天,可治療慢性腎炎。
白烏魚養殖優勢
1、營養價值高,尤其的高蛋白質,高徽量元素,高氨基酸,低脂肪(3高1低),符合現代人們的飲食要求,以及特有的藥用價值(催乳,生肌活血,祛風治疳、補脾益氣、去瘀生新、利水消腫之效),白烏魚出肉率高、肉厚色白、紅肌較少,無肌間刺,味鮮,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作為一種輔助食療方法。
2、高產,667平方米(1畝)的魚塘用精養的模式,5月投放10CM的魚苗8500尾,經過6個月的養殖,產量在8000斤以上,7-9月日增重率為3%。高產的重要原因是白烏魚是肉食性魚類,有很好的喜集群性,耐高溫、低溫,具鰓上輔助呼吸器官,耐低氧。基本不用開增氧機,成活率90%以上,抗病能力強,發病幾率少,尤其是到現在還沒有發現暴發性全塘死亡現象。
3、價格高,到現在白烏魚只有四川省有賣的,價格視大小每斤在60-85之間。
4、成本低,不管是投喂飼料還是投喂新鮮的野雜魚,每增重1斤的成本不超過5元。考慮到魚苗、人工、水電、塘租、用藥等,綜合成本不超過每斤7元.

5、魚苗孵化與培育技術簡單,一般人都可以操作成功。體長為30~35cm的親魚懷卵量為1.5萬粒左右。育苗成活率在80%以上,而且不需要特別的設施。
6、對魚塘要求簡單,不需要特別的設施,做好一般的防逃設施和進排水方便即可。
7、白烏魚因為自然資源比較少,相當珍貴,是近來才發展起來的一個新品種,發展潛力非常大,白烏魚只有在四川省才有,但是受制于魚塘、飼料、水源等硬件條件不足,發展規模有限,現在處于面對市場供不應求,價格堅挺的局面。
8、白烏魚因為特有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注定有比較好的發展前景。白烏魚的藥用價值已經得到四川華西醫院專家組的權威認可,并在廣大傷病患者中全面推廣為食療最佳補品,在四川有當地民間有非常好的口碑。
9、白烏魚養殖周期短,可以當年水花育苗,當年就可以養成商品規格,當年上市銷售,當年收回投資。
10、白烏魚捕撈方便,采用拉網捕撈1-2次就可以徹底。長途運輸也非常的方便,效果優于普通的四大家魚和泥鰍黃鱔。
白烏魚成魚養殖方法
白烏魚適應能力強,既可單養,也可套養。
1、套養:白烏魚能夠追食池內小野雜魚,能減少池內餌料浪費,減少池中的溶解氧消耗,提高魚產量。由于口徑比大口鲇小,對養殖的商品魚不形成威脅,所以各地的養殖戶都能接受選用這條魚作為套養的好品種。
2、池塘條件
養殖條件:土池、石砌池均可養殖,水深1.5~2.0米,池深2.0~2.5米,適當生產銷售管理面積在1~1.5畝為宜,池子進排水要方便,進排水口及四周要設置防逃設施。放養前必須做好池塘清整工作,一般用生石灰,按每畝潑灑100~150kg生石灰漿水,做到潑灑不留死角,消毒后1星期進水,進水10天左右可以放養。
養殖技術:放養規格10厘米以上(3~5寸)放養時盡可能控制規格一致,放養時用3~5%的食鹽水浸泡10~12分鐘后再下池。 餌料的投喂種類:一是鮮動物餌料,如小雜魚、小鯽魚、麥穗魚、餐條、魚旁魚皮、白烏魚最愛吃魚魚旁魚皮魚,可在池中適當投放一些河蚌,讓其自然繁殖魚旁魚皮魚,以供其需要;二是鮮魚肉糜與粉狀配合餌料,拌鰻魚飼料投喂。
投喂方法采用四定“定時、定量、定質,定位。投餌量為魚體重的6~10%,隨魚體重增加逐漸下降到6%左右,投喂時可見到集群搶食,有的會跳出水面的熱鬧場面。 在整個飼養階段,要堅持巡塘,一是看防逃措施是否得當,二是觀察魚的活動是否正常,三是看水質的變化情況。尤其是高溫季節,水質的變化頻繁,易發黑發臭,這時應勤交換池水,做到三天一小換,換去三分之一的池水,10~15天一大換,換去三分之二的池水,保持水質清新,冬季和高溫季節水位相對升高,使之保持水溫相對穩定。
在保證了白烏魚的一定養殖條件下,放養16~20厘米的魚種,經過5個月生長,成活率80%以上,畝產可達500kg以上。
白烏魚在7~10月份是主要生長期,尤其是9月份為最佳,7~9月份平均水溫在21.4~30.8℃的范圍,在這個階段應抓住時機,加強培育,使之發揮出最佳生長效果。
白烏魚對比黑魚
1、白烏魚的顏色比較黑魚要漂亮多,尤其是特種白烏魚鰭(胸、尾、腹鰭)為金黃色,非常好看,不僅僅可以食用,還可以在觀賞魚市場銷售;
2、白烏魚的營養價值更加的高,體現在高蛋白質,高徽量元素,高氨基酸,低脂肪,95%的指標高于普通的黑魚,80%的綜合指標高于羅非魚、黃顙魚、鱖魚、黃鱔等名特優魚類;
3、白烏魚目前養殖還是較為稀少(物以稀為貴),憑白烏魚對比黑魚很好的優勢可以取代黑魚(黑魚在我們國家淡水魚的消耗量僅次于四大家魚)。
白烏魚目前在四川才有一定的養殖量,年產量從2007年的不足百萬斤,發展到2010年的大概600萬斤,其中三分之一銷往我國一線城市,成逐年爆發式增長,2010年12月四川省內江市被國家商務部、農業部援予“中國白烏魚之鄉”。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而“烏棒”卻偏偏亂來。當小“烏棒”還小時,父母待他們確實很好,自己決不進食,也決不容許其他任何魚越雷池一步。可是,一旦小“烏棒”開始進食,父母就大開殺戒了。老的吃小的,大的也吃小的,再大的一個種群,都會被吃得來只剩7條左右,所以“烏棒”又俗稱“七星魚”。為了保住紅黑夫婦絕無僅有的后代,楊啟安深更半夜都還打著電筒到魚池邊去觀察:小“烏棒”長多大了?開口沒有?“黑眼睛”待他們好不好,情緒有變化沒有?等等。一天晚上,他突然覺得魚池里有些異常,總是有啥東西把水攪得啪啪響。“‘黑眼睛’在亂來了!”他趕快叫人拿來漁具,對“黑眼睛”堅決實施了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