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羊祖先來自蒙古羊,據資料記載,公元10世紀初,黃河流域的居民大量南移,同時把飼養在冀、魯、豫地區的“大白羊”(現今的小尾寒羊)遷移至江南,在江南的自然條件下,經過長期圈養和選育(自然選擇和人工培育)而形成一個優良的地方品種,由于主要飼養在江浙兩省交界的太湖流域一帶,故而得名湖羊。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湖羊養殖技術吧!

湖羊養殖的飼料管理
1、草料
解決草料問題就解決了養羊中2/3的問題。草料包括鮮青草、青干草、藤類草料、青貯料、果樹葉和蠶桑葉等。在一家一戶養羊時,常常是什么季節吃什么草,有什么吃什么,每天吃同一種草料(如春夏季節,鮮青草豐富,這時就每天全部只喂鮮草),這樣不但在口味上單一,更重要的是在營養方面也太過單一,會因營養缺乏引起某些疾病。應該飼喂一些青干草、鮮草,有條件的應該再添點青貯料,搭配著飼喂,才能更好地均衡營養,養好羊。
秋冬季青草枯竭,湖羊的青綠飼料沒有來源,規模養殖場要在夏季調制好青貯飼料,以備越冬,有條件的散養戶也可使用青貯飼料。越冬料除青貯飼料外還應儲備足夠的干草和稻草(粉碎,用水適當浸泡后飼喂)。1只湖羊每天要消耗鮮草7~8千克,青干草3~4千克,玉米青貯料4~5千克(包括浪費的);1年1只湖羊需要鮮草約2 600千克、青干草1 200千克、玉米青貯料1 500千克,平均0.067公頃牧草地可養羊5~6只(圈養)。廣大養殖戶要根據自己的羊群數量來種草養羊和儲備草料。
在草料方面總結兩句話:備足草料,合理搭配。
2、精料
精料以輔助添加為主,不可大量飼喂。 一般在草料豐富的情況下,主要為配種前、懷孕前后期的母羊,哺乳期母羊,配種期種公羊,羔羊及較瘦弱的羊添加,量控制在每天0.25千克左右(可根據羊群體型情況適當增減),早晨或晚上添加較為合適。主要配料一般為:麩皮、豆粕、玉米、菜籽餅、青糠等。
精料方面總結兩句話:從實際情況出發,以經濟節省為主。
精料建議配方:玉米30%、豆粕10%、麩皮30%、菜籽餅16%、青糠10%、鹽3%、礦物質添加劑1%。

湖羊養殖的日常管理
1、公、母羊要分圈飼養
小湖羊斷奶離開母羊后要將公母羊分圈飼養,小母羊到4月齡后就能正常受孕,但這時受孕會影響母羊將來的個體發育(如原本能長50千克的母羊,現在只能長35千克);分圈飼養還能避免近親交配,保持血統不衰敗。湖羊喜歡群居,要按適當的密度并圈飼養。
2、要喂足、喂好飼料和水
湖羊吃百草,就要求飼草的多樣化,草料要干凈(湖羊不吃被其踐踏過的草料,飼喂時采取少量多次的投料方法,減少浪費),不能霉爛、發熱、發黃;飲水方面,有條件的盡量使用自動飲水器(自動飲水器飲水衛生、節省水,羊群可隨時飲水),利用水槽喂水的,水槽每天要清洗干凈,放足清潔的水讓羊群自由飲水。
3、保持圈舍干燥,通風
羊圈舍為草圈的每天應墊干燥、不霉變的稻草,所墊稻草要切短,否則會纏繞羊腿,引起不必要的損失,如流產等;羊圈為板床的每天要清掃,不能有糞便堆積;無論是草圈還是板床圈都應該定期清出羊糞,并將羊糞堆積發酵,以減少污染。
4、定期修蹄,及時剪毛、藥浴
湖羊成年后,蹄部前沿角質化,“指甲”長長,所以要定期修蹄,否則會影響其站立和走動,嚴重的將引發蹄病。羊群每年春秋季節要剪毛、藥浴,可以驅除體外寄生蟲,為入夏和越冬做好準備。
5、定期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在日常生產中還要定期地消毒,散養戶可用生石灰、草木灰或市場所售的消毒藥進行消毒,每月1~2次;規模養殖戶或養殖大戶均要制定消毒計劃和消毒制度,并配備完善的消毒設施,如消毒池、消毒更衣室(配有消毒紫外燈)、消毒噴霧機等,每月不得少于2次的消毒,一般選擇市場銷售的消毒藥,所用消毒藥要經常更換,不能長期使用一種或一類消毒藥物,否則會令細菌對消毒藥產生耐藥性。要對羊群制定合理的疫苗免疫計劃,并要按時注射疫苗,這是防病最重要的環節。

湖羊種母羊的管理方法
1、空懷母羊
空懷母羊要抓好膘情,不可太肥(過肥會影響配種),也不可太瘦(太瘦會引起產前或產后癱瘓),一般于配種前1個月短期優飼,添加精料(每天每只羊0.25千克);多喂青綠多汁飼料,這樣有利于母羊的正常發情;飼喂牧草少量多次,下午最后一頓要適當增加草料量,以供夜間采食;配種季節有條件的可以每天用試情公羊試情1~2次,做好記錄。
2、妊娠母羊
妊娠前期應飼喂優質的青綠飼料和少量的精料,后期胎兒生長迅速,母體對營養的需求增大,因此,要飼喂營養豐富的草料,并注意多種草料的合理搭配(添加一些豆科牧草、優質青干草、青貯料等);妊娠母羊圈內要保持安靜,以防突然驚動母羊群;母羊臨產前要注意觀察分娩預兆(乳房紅腫、乳溝變平、能擠出黃色的乳汁、母羊臥立不安、頻頻喝水、不斷排尿、外陰紅腫松弛、有透明狀淡黃色黏液流出),加強護理,發現有胎位不正或難產的母羊應及時助產。
3、哺乳母羊
這時需盡量提高母羊的泌乳量,應給母羊飼喂優質多汁的青綠飼料、青干草和適當量的精料,以滿足母羊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對體質較弱的哺乳母羊,讓其羔羊吃完初乳后寄養給帶羔少、體質好、母性好的母羊。

湖羊種公羊的管理方法
種公羊的好壞關系到整個羊群后代的好壞(公羊好,好一群,母羊好,好一窩)。一頭好的公羊應體格健壯,精干,雄性特征明顯,性欲旺盛,精液品質優良。
公羊不能養得太肥,也不能太瘦,這些因素都將影響其配種能力。種公羊圈舍要求配有運動場,天氣晴朗時將種公羊趕進運動場運動;配種季節除喂給其優質的鮮草、青干草外,還必須補飼0.25千克以上的精料(400克左右);種公羊8月齡開始用于配種,體重在40千克以上,1周歲左右的種公羊每周3~4次的配種或采精;非配種季節的公羊只要保證能吃飽就行,冬天草料不豐富,天氣相對較冷,要補少量精料(150克),不宜養得太肥,否則會影響配種和采精。

衛生防疫與疾病防制
1、注重養防結合、防重于治的原則
等到疫病到來時再去救治為時過晚,這時的損失會很大,所以平時我們要定期對羊圈進行消毒,更重要的是按時注射相關疫苗;規模養殖場要求建立配套的消毒設施(消毒池、更衣室等),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
2、主要傳染病的預防
危害湖羊的常見傳染病主要有:口蹄疫、羊痘、羊黑疫、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羊猝狙、羔羊痢疾。
①羊只體況適中,不能太瘦,也不能過肥,以增強其機體的抗病能力。
②搞好圈舍衛生,保持舍內干燥、通風,以減少病菌的孳生。
③及時接種疫苗,定期驅蟲、消毒。
3、湖羊的建議免疫程序
湖羊每年秋季注射羊痘疫苗,春季注射三聯四防苗、牛O型口蹄疫苗,春秋兩季驅除體內外寄生蟲。
羔羊斷奶離開母羊前(2月齡),注射羊黑疫、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的三聯四防苗,隔2周后再注射口蹄疫苗,轉群后驅除體內外寄生蟲。
母羊配種前1個月,注射三聯四防苗、牛O型口蹄疫苗(中間間隔2周)驅除體內外寄生蟲,種公羊于春秋兩季進行三聯四防苗、牛O型口蹄疫苗免疫,并驅除體內外寄生蟲。在不同地區要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注射相關疫苗。

湖羊常見疾病的防治技術
1、瘤胃鼓氣
【病因】由于羊群采食大量容易發酵的幼嫩青草、豆科牧草、露水草或難消化的粗飼料引起的,另外有些疾病的繼發感染也會引起瘤胃鼓氣。
【癥狀】病羊主要表現為左腹部明顯膨大,膨脹部位的皮膚緊繃,敲擊時有鼓音,嘴唇、眼部無毛處及耳朵表面發紫,口吐白沫,呼吸加快,站立不穩或不能站立。
【預防】在日常飼養管理中要防止羊采食過量的豆科牧草,不喂發霉或容易發酵的飼料,不喂露水草,少喂難消化的和易鼓脹的飼料。
【治療】石蠟油、菜籽油100~150毫升,一次灌服,再用草繩兜住羊的腹部進行按摩,促使氣體排出。嚴重的瘤胃脹氣要及時對瘤胃穿刺放氣。
2、寄生蟲病
①絳蟲病:病原為絳蟲,輕微感染不發病或癥狀不明顯,嚴重時表現為食欲減退,渴欲增加,拉稀,貧血,淋巴結腫大,病羊瘦弱,糞便中有白色節片,像寬面條狀。若在糞便中發現有面條狀白色結節,應立即驅蟲,常用藥有:吡喹酮、滅絳靈、別丁,按說明拌在飼料中口服。
②羊螨蟲病:病原為螨蟲,螨蟲主要寄生于羊的皮膚,引發皮膚病,病羊感染后主要表現為:不斷啃咬或用肢蹄踢撓患部,并在周圍物體上用力摩擦皮膚,撥開病變部位毛見有淺黃色糠麩樣皮屑或痂皮,嚴重者病變部位脫毛,甚至龜裂和波及全身。針對皮膚病可用注射藥物和皮膚表面噴灑藥物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如伊維菌素皮下注射,癥狀較輕的可選擇其中的一種進行治療。
3、巴氏桿菌病
【病原】病原為巴氏桿菌,該病為條件性致病菌,當外界條件突然變化或肌體處于應急狀態時,該病菌會活躍引起發病。
【癥狀】病羊呼吸急促,以腹式呼吸為主,體溫升高,在40℃以上,有神經癥狀,常表現為四肢抽搐,角弓反張,口吐白沫,食欲廢絕,精神萎靡等。該病最急性的常不表現任何癥狀,倒地死亡,急性的則表現為上述癥狀。慢性的病程較長,會出現咳嗽,口腔內流出粉紅色或白色帶氣泡的液體,體溫有所上升,在40℃左右,呼吸較正常羊快,食欲減退,精神不振等。
【治療】該病若發現得早基本能救治,治療藥物主要為抗菌素,采用口服和注射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巴氏桿菌對阿莫西林、泰樂菌素類抗菌素比較敏感,發病羊可按體重肌肉注射阿莫西林、維生素C或地米(維生素和抗菌素要分開注射),再灌服泰樂菌素,也可添加一些中成藥進行輔助治療,如魚腥草、反芻靈等。在治療的同時還要及時對圈舍進行消毒,隔天1次,消毒藥要經常更換,不能長時間只使用一種消毒藥,否則會令病原菌對消毒藥產生耐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