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經濟價值非常高,是養(yǎng)殖的好品種,因為它全身都是寶,養(yǎng)殖竹鼠很有前景,是發(fā)家致富的好養(yǎng)殖項目。對于竹鼠的配種、血配法等等,我們都會再三囑咐其它養(yǎng)殖戶要時刻謹記,在竹鼠繁育階段如果處理好以下五個注意,對于竹鼠繁殖可以起到一個有效的提高繁殖率 、降低死亡率、提高竹鼠健康率。養(yǎng)殖竹鼠繁育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具體來了解一下:

竹鼠如何配種
1、竹鼠的配對繁殖
購買時如母鼠不足,可安排公母配對,配對一定要不同窩(指出生時)的公母鼠配合,這樣的1公1母配對,便于做詳細繁殖記錄,有利于保持純種,選育良種多采用這種方法。
2、竹鼠的配組繁殖
由1公2母或1公3母配成一組,但多數的做法是配成2公4母或2公6母或3公12母,這種配法,母鼠是可以同窩的,公鼠一定不能用同窩生的,在選配時還要注意公母鼠之間的親和力,公母合養(yǎng)一周,仍出現打斗或多次發(fā)情配不種的,說明該組合公母親和力差,不宜配對配組,應重新組配。
3、竹鼠的一夫一妻制
竹鼠的記憶力較強,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一旦配對或配組繁殖后,便很難拆散重新配組,所以不論是配對還是配組,必須從小合群時就作出妥善安排。
4、竹鼠的防止近親繁殖
凡三代以內有直系親緣關系的公母鼠都不宜配對繁殖。因此,同窩的公母鼠不能直接配對或配組,必須與另一窩交叉搭配才能避免近親繁殖。在較大的養(yǎng)殖場,不同窩的仔鼠斷奶時單獨養(yǎng)一個月后,就放到大池合群飼養(yǎng),合群后配組才出售,所以凡引種養(yǎng)殖戶應注意這一問題。
5、竹鼠的配種技術
A、竹鼠的常規(guī)配種法
從未產仔的母鼠,公母從小混合群養(yǎng)的,可讓它們自由選擇交配,發(fā)現懷孕后再將懷孕母鼠隔開單獨飼養(yǎng)。已產過仔的母鼠30-35天斷奶 后,將母鼠轉移到大池與其他公母鼠合群飼養(yǎng),或分隔出來與原配公鼠單獨飼養(yǎng)。營養(yǎng)條件好的,斷奶時間也正好是母鼠發(fā)情時間,公母合 群2-3天后就能配上種,如發(fā)現將要斷奶的母鼠咬仔,而飼料又不缺乏,則表明母鼠提前發(fā)情,須及時將母鼠隔離,讓公鼠及時與它配種。
B、竹鼠的血配法(不推薦)
此法是縮短繁殖周期、提高母鼠產仔能力的有效方法,公母合籠飼養(yǎng)的,產仔時要將公母分開,母鼠產仔后12小時,情緒已經穩(wěn)定,并有尋找公鼠的表現時,即可進行“血配”。方法是在產仔后12- 48小時,兩次將母鼠提出來放入公鼠籠內,分別與兩只公鼠復配。這兩只公鼠必須是從小就與母鼠合群養(yǎng)大、互相親近的,否則公母相遇會打斗不休。第一次交配可在產后12-24小時進行,第二次則在產后25-48小時進行交配,每次合籠時間為1小時,配種完畢,再母鼠放回產仔窩室喂仔。這樣重復配種可提高受胎率的產仔數,只有實行“血配”,一年才可能產仔5胎,只有實行復配,1胎產仔數才可能達到5 – 6只以上,但此法不適合初養(yǎng)者嘗試。

竹鼠養(yǎng)殖技術
1、科學建造繁殖池
竹鼠繁殖池有兩種,綜合使用繁殖效果才好。一種是產仔窩池,分為內池和外池。內池長、寬、高分別為30、25、70厘米,上面加蓋, 這樣構成了竹鼠的窩。外池長、寬、高分別為70、50、70厘米,構成母鼠采食及運動的場所。內外池中隔著的水泥板底部有一個直徑12厘米 的圓洞相通,以便母鼠懷孕后移進產仔窩池飼養(yǎng)。另一種是配種大池,長、寬、高分別為1.5米、2米、0.7米,面積要求在2平方米以上,在 池內一側建有一條30厘米寬的保溫槽,槽的隔板下面開有兩個直徑為12厘米的洞,與大池相通,另外,保溫槽上加蓋板,供竹鼠在內休息。 每池可飼養(yǎng)3公12母。實踐證明,原來采用1公1母(或2母)放在小繁殖池飼養(yǎng),雖然也能配種繁殖,但每胎產仔數沒有群養(yǎng)群配的產仔數那么 多。
2、二次選種與重復配種首先,購種時盡量選擇優(yōu)良個體。
然后通過自繁自養(yǎng),選留那些年產仔4胎以上,每胎產仔4只以上的后代,并留30~35日齡斷奶、體重超過250克的優(yōu)良個體做種。通過二 次選種,母鼠繁殖率和產仔數都可提高80%以上。母鼠產仔后和仔鼠斷奶后各有一次最佳配種時間。第一次稱為“血配”,野生竹鼠馴養(yǎng)成 功后需要繁殖到第三代,只有完全適應家養(yǎng),血配才易成功。技術不熟練或剛剛馴養(yǎng)1~2代的野生鼠種,要緊緊抓住仔鼠斷奶后的配種機會 。母鼠斷奶后立即放回大池群養(yǎng),讓3只公鼠輪流與其交配,達到重復配種的目的,可增加產仔數50%以上。
3、公母比例要適當
從理論上推測,1公配2母或3母最適合。但實踐證明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這個推測有誤。由于多數飼養(yǎng)者沒有在小鼠階段進行配對組合 ,公母往往到了成年才臨時組合。因竹鼠有較強的記憶力,不是原來配偶同群飼養(yǎng)的,往往在一起生活2~3個月才互相適應而交配。產仔后 公母又分開,斷奶后公母重新配合又需要一段時間才適應。所以一公配多母的適應時間長,不利于繁殖。初學飼養(yǎng)者1公配1母一年可保證產 4~5胎;1公配2~3母的,一年多數只能得2~3胎,而如果是多公配多母群養(yǎng),則很快就能適應,繁殖率和產仔數可大大提高。
4、精心保胎,適時斷奶竹鼠懷孕后流產或哺乳20天后常會吃仔,這都是由于飼料中水分不足引起的。竹鼠懷孕1個月后,要補喂多汁鮮嫩的青飼料,產前10天到仔鼠斷奶(一般竹鼠產后30~35天斷奶),每天喂20~30克涼薯、紅薯或馬蹄。同時在精料中添加骨粉和多種維生素 。
5、精心配料,保證營養(yǎng)
每天要供應精料200~250克、粗料2~3種。精料(一般采用肉用全價小雞料)20~40克。精料拌稀飯加點鹽和礦物質飼料添加劑。粗料要求80%是新鮮的。喂干粗料或發(fā)霉變質的粗料,竹鼠的生長發(fā)育和繁殖會停止。
6、粗料充足,鮮嫩青料不間斷
竹鼠喜吃植物性食物。白天躲在洞里啃食,若投放的粗料少,竹鼠常有饑餓感,即使精料充足也會影響繁殖。所以一般下午下班前投喂 青粗料,到第二天早上清掃窩室時,若還見有少量剩余的鮮青粗料,才算供料合理;如果池內只見些啃不完的老竹竿(那是供竹鼠磨牙的,營 養(yǎng)價值很低),說明青粗料不足。鮮嫩青料供應不足,竹鼠采食不飽,繁殖也會停止。
7、清潔衛(wèi)生有些專業(yè)戶飼養(yǎng)竹鼠,不注意清潔衛(wèi)生,竹鼠的窩池潮濕陰冷,竹鼠幾乎找不到干的地方睡覺。
這樣下去,飼料再好也不會配種繁殖。
8、環(huán)境安靜,溫度適宜
搬動、喧嘩、強光和噪音刺激,人為驚擾等,竹鼠都會停止配種一段時間,即使能配種,受孕率也很低。竹鼠繁殖適宜的溫度是8~28℃,遇高溫天氣時,可采取適當的降溫措施,使其正常繁殖。當氣溫高于35℃,要采取綜合的降溫保護措施,否則母鼠會口渴、吃仔或中暑死亡。氣溫低于5℃時,產仔室和保溫槽內墊草要加到10~15厘米厚,這樣冬天產仔才能確保成活。
竹鼠養(yǎng)殖繁殖配種技術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另外小編提醒大家,在竹鼠產仔時千萬不能對其產生驚嚇,而且也不能用手去拿仔鼠,否則母鼠不會哺乳仔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