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200多萬元年薪到農村養蚯蚓?一位女博士正在泥土地書寫著傳奇……
“這個牛糞很好,透氣性好,氮含量高,是我們需要的優質糞。”高青縣高城鎮的一家養牛場內,一位時尚而干練的女性隨手 抓起牛糞在鼻尖一聞,分析得頭頭是道。

法月萍,南京大學項目管理博士,曾是眾多企業家項目咨詢的顧問,有著200多萬元的年薪,講課費最貴達到6萬元一天。春風 得意的她有著令人羨慕的白領生活,而她卻回到農田,成為了“蚯蚓女博士”。
“蚯蚓是勤勞的地下工作者,它們的消化系統能分泌多種酶,可以把吃進去的有機廢棄物迅速分解,轉化成易于利用的營養物質,經排泄后成為蚯蚓糞,是很好的有機肥,既可以改善土壤、節約成本,還可增加收成。”2011年,在山東大學攻讀博士后的法月萍因為一個項目對蚯蚓產生了好奇,通過查閱國內外六百多篇論文,她發現了蚯蚓的獨特“魅力”。
經過縝密的思考,帶著骨子里的拼勁兒,她決定投資農業,做起蚯蚓產業。“以前經常給企業家講項目管理課程,大家把你捧得很高,但我還是希望自己做好一個項目,用上我對項目管理的分析與思考。”
2014年3月,法月萍拿出200萬元積蓄,又籌集了300萬元,在高青縣承包了400多畝土地,開始了蚯蚓養殖。一同來創業的還有 她山大的學妹,管理學碩士王曉晶。
“高青有得天獨厚的牛糞資源,與秸稈、雜草等有機廢棄物混合發酵,是養殖蚯蚓的天然溫床。”一壟一壟的田地里,法月萍與王曉晶熟練地扒開土壤,翻出地下密密麻麻蠕動著的蚯蚓,順勢捧入手中,毫不發憷。“這是紅蚯蚓,繁殖力強,廢料的分解力強。一畝大田投種300公斤,可分解100噸牛糞,產出40噸蚯蚓糞,至少收獲1.5噸鮮蚯蚓。”
看著地里的蚯蚓日漸肥碩,收購蚯蚓的客商紛至沓來,然而法月萍卻一一謝絕了。

村里來干活的員工很是費解:不賣蚯蚓就少了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有時候員工的工資實在發不出來,還是靠法月萍出去講兩 天課的講課費發的工資。即便是這樣,她也堅持不賣蚯蚓。大家不知法月萍葫蘆里賣得什么藥,甚至有人稱她為“瘋婆子”。
“從牛糞轉化為蚯蚓糞,價值提升了數十倍,但是蚯蚓的附加值遠遠不止于此。”法月萍堅持著她的信念。
來到德州禹城的法博士蚯蚓標準化研究中心,連夜從高青運來的紅蚯蚓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程序,被提取成幾種神秘的液體。“這是從紅蚯蚓中提取的蚯蚓活性酶多肽液,噴施于農作物葉面,可以代替大部分的化肥農藥,實現化肥減施、農業增效,讓土地更有生機。我們在煙臺蘋果、高青冬桃、草莓等果蔬上噴施過,質量、產量有明顯提高。”王曉晶介紹道,“蚯蚓體內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和許多活性物質,像蚓激酶、不飽和脂肪酸、膠原蛋白等,我們正在進一步試驗提純,應用于健康產業方面,提升蚯蚓的產業鏈和附加值。”
地下養蚯蚓,產生的有機肥供養地上的西紅柿,不上化肥,不打農藥,噴施著蚯蚓活性酶多肽液,種出的西紅柿綠色有機、酸 甜爽口,吸引來許多采摘的游客。“這樣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證了安全,收益是普通西紅柿的三倍多。”在法博士蚯蚓生態循環示范園區,法月萍談起了她的大農業、大環保產業構想。“利用蚯蚓生態循環科技,深化廢棄物的利用,通過農民使用蚯蚓糞和蚯蚓活性酶多肽液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升農產品質量,實現農業生產的綠色循環發展。這種綠色循環的農業模式,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包含著三產融合和農業轉型升級,這不僅僅需要人們意識上的轉變,更需要在技術、農業生產結構上進行深層次的改革。這是我一個博士來養蚯蚓,真正的意圖。雖然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我會堅持我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