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蛇是一種游蛇科蛇類,學名王錦蛇,別稱菜花蛇、蛇王、臭黃頜等,是一種在溫帶很常見的大型蛇,因為頭上有像王字的花紋而得名,大都以它作為無毒蛇的飼養對象。那么,大王蛇養殖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要點呢?

1、飼料選擇
幼蛇在出殼后的7?10天即蛻第一層皮。對幼蛇的人工飼養, “條件的養蛇戶(場)可采取早期灌喂,后期投活餌的交叉方式。作人工灌喂時,開始只喂給鮮蛋液,以后在蛋液中酌加一些搗成 肉泥狀的小昆蟲,如蛐蛐、螞蚱、黃粉蟲、蠅蛆等,為以后讓幼蛇主動捕食動物性活伺料打下基礎。期間還可投喂一些活體的小 水蛇、小泥鰍、蛐蛐、蝗蟲、螞蚱等,供幼蛇自行捕食。
2、飼養密度
大王蛇的平均飼養密度500克左右的宜在每平方米7?10條。 若投放的體形較大一些,每平方米可以減少2?4條;在立體養殖條件下,每平方米可放養15?25條。

3、投喂食物
剛投人蛇場的大王蛇,因對新環境不熟悉,短時間內難以適 應,膽子會變得很小,有的竟白天躲在窩里,只有晚上才會出來覓食,待時間久了白天才敢出來活動(5?7天),但絕大多數大王蛇膽大,不怕人,即使有人在旁邊也不妨礙它吞食。大王蛇的食量較其他蛇類大些,一條重1000?M00克的,一次能連吞1?2只 蟾蜍或2?3只小雞雛,飽食一次后便爬回蛇窩靜臥,消化時間需 7?15天。如有條件者,最好定期投放一些伺料蛇,以滿足其食蛇 所好,避免殘食同類。另外,王錦蛇也食雞蛋或鵪鶉蛋,不妨 在 食物缺乏時投喂一些,以解燃眉之急。
4、人工孵化
大王蛇每年6月底至7月中旬為產卵高峰期,每次產卵14? 20枚。卵長圓形,重40?55克,孵化期在45?48天。王錦蛇卵 的人工孵化大多采用缸孵法,孵化時的最佳溫度為20?30°C。缸 內的孵化溫度控制在24?27°C,相對濕度在50%?70%,在此溫、 濕度范圍內孵出的幼蛇,雌雄恰好各占一半;若溫度在20?24°C,相對濕度在90%,則孵出的全是雄蛇。
為了控制適宜的溫濕度,可在孵化缸內各吊放一支溫度表和 干濕表。溫度高時,可在卵上放些新鮮樹葉或鮮草,兩天更換一次。如果溫度過低而濕度過高,就應及時打開缸蓋,懸吊一只 60?80°C的熱水袋在卵上,但不能接觸到卵。
大王蛇在適宜它生存的條件下,長勢很快。春季引進的450克青年蛇,當年便可增至1500克左右。由此可見大王蛇確實是一種長得快、好飼養、寂靜效益也高的蛇種,是比較適合初養者的養殖品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