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做為“五毒”之一,讓人望而生畏,雖然不討喜卻是一味極好的中藥,市場需求量大,經濟效益高,那么蜈蚣怎么養殖好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環境要求
蜈蚣喜歡在陰暗、溫暖、避雨、空氣流通的地方生活。最適宜生長的溫度在29℃~32℃。對濕度也很敏感,最好在70%左右,而生存的泥土濕度在15%~20%。
在建場時,要根據蜈蚣的生活習性,選擇安靜、陰暗的擬真環境種生存,建造80cm~100cm高的“田”字形養殖池,墊上6cm泥土、鋪上小石塊和小木塊,池內栽種樹木遮陰。蜈蚣可以打洞,要防治逃跑和天敵侵害。

二、種苗投入
可以捕捉野生蜈蚣,或到大的飼養場選購體積大、活躍且背烏亮有光澤的做種,雌雄比以10:1為宜,每平方米350~450條。

三、飼養管理
蜈蚣是肉食動物,喜食昆蟲,也吃蜂蜜、蠅蛆,可以用黃粉蟲飼養,黃粉蟲繁殖快成本低,,也可用如泥鰍、黃鱔、蚯蚓、蛇類、蠅蛆以及其它動物性食品所剩下的腳廢料。平時也會吃一些瓜果和植物,所以在飼料種也可以適量添加。另外蜈蚣有同性相食的習慣,所以一定要定時定點投喂,根據生長要求增加飼料。還要在養殖池內設置水盤,以保證每天充足的飲水。

四、繁殖孵化
蜈蚣是卵胎生,繁殖快,每年六到八月交配,一次可產50~60枚卵,采用抱卵的形式,經過20天后出殼,45天后離開母體,產卵期間決不能驚擾到蜈蚣,收到驚擾的蜈蚣會把卵粒全部吃掉,得不償失。

五、敵害病害
人工養殖蜈蚣時,要注意老鼠、蟾蜍、螞蟻、家禽等出沒,一般發現要立即驅趕,以免啃食蜈蚣。
蜈蚣的病害主要有綠僵菌病、黑斑病、脫殼病,一旦發現病情,要及時對癥下藥。發現病、死蜈蚣,及時撈出,用藥噴撒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