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是卵生。蚯蚓雖說是雌雄同體,但由于性細胞成熟時期不同,故仍需異體受精。

蚯蚓產卵
蚯蚓的雄性生殖細胞先成熟。成熟后兩條蚯蚓要進行交配,交配時,副性腺分泌粘液,使雙方的腹面相互粘著,頭端分向兩方。雄性生殖孔與異體受精囊孔相對,精液從各自的雄生殖孔排出,通過對方的受精囊孔進入受精囊內。
交換精液后兩條蚯蚓各自分開。待卵成熟后環(huán)帶分泌粘稠物質,在環(huán)帶外凝固而成環(huán)狀粘液管(蚓繭),成熟的卵由雌生殖孔排至蚓繭中。當蚯蚓作波浪式后退運動時,蚓繭相應逐漸向前移動,當移至受精囊孔處精子逸出,在繭中受精。蚯蚓繼續(xù)后退,最后蚓繭離開身體,兩端封閉而留在土中。
每個蚓繭有1~3個胚胎,2~3周內孵化。如環(huán)境不適宜,可延至翌年春季孵化。
蚯蚓是雌雄同體,交配一次繁育終生,無疫病,繁殖率極高,壽命1~3年。蚯蚓卵經18~21天孵化后,生長60天左右性成熟,成蟲交配5 ~8天開始產卵,之后每隔1天產一個卵。頭3個卵每卵孵化1~3條蚯蚓,之后的卵每卵孵化4~7條蚯蚓。100天后蚯蚓生長減慢,因此,90~ 100天時收獲蚯蚓效益最高。

蚯蚓孵化
在自然界,蚯蚓的繁殖多在8~10月份。在人工培養(yǎng)條件下,如果土壤溫度、濕度適宜,餌料充足,可以常年繁殖。蚯蚓經過交配后,一般7~8天便開始排卵。每排1~3枚卵,便分泌粘液將幾枚卵裹在一起,形成十個蚓繭,1條蚯蚓可以產生許多個蚓繭。蚓繭多為橢圓形,一般只有半粒綠豆大,壁由粘膜硬化而成,又薄又軟。蚓繭埋藏在土中,在溫度適宜時,孵化成幼蚓。
蚓繭常和蚓糞混在一起,分散在培養(yǎng)器中各個角落,如果任其在原地孵化,不僅孵化率低,而且孵出的幼蚓與成蚓混合生長,不利于飼養(yǎng)管理。因此,應將蚓繭收集起來,單獨進行孵化。收集蚓繭時,先在離蚓糞和舊餌料較遠處,投放新餌。二天以后,大部分蚯蚓都會被引到新餌處覓食。這時,可將舊餌處的土層挖開,將土中蚓繭和蚓糞收集取出。
收集到的糞、繭混合物,應堆放在陶土盆中,混以潮濕土壤,盆上蓋上濕稻草,遮光保溫,靜待蚓繭孵化。一般在20℃時,經過20天左 右,就可以孵化成幼蚓。等到幼蚓大批孵化后,再用優(yōu)質餌料誘集在一起,放進新的培養(yǎng)容器中進行飼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