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養殖場通常都是多品種進行混養,這樣可以提高烏龜養殖的經濟效益。那么烏龜在養殖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出的養殖常見問題,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1、養殖環境
養殖的環境是必須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因為它是烏龜生存的基礎,養殖環境中需注意的就是池塘中的水深、水質、水溫的管理以及棲息地和娛樂場所的建立。通常情況水的深度只要能覆蓋龜殼即可,其次就是三到五天左右需要換一次水,能保持池塘中水的質量,同時可以在水中栽種一些浮萍和藻類植物,可以用來凈化水質,池塘中水溫最好是在二十五度左右,太高和太低不行。最后就是在水池中用石頭或河沙修建高低,以供讓它們休息、曬太陽和運動。

2、飼養管理
烏龜的飼養關系到它們的生長速度以及健康情況,所以在飼養的時候我們需要根據它生長的不同時期來進行喂食。在幼龜時期,我們主要是以專門的龜糧進行喂養,只要適量投喂一些小魚、小蝦即可,一天大概需要喂五到六次左右,每次喂養的量不要很多,因為幼龜它的胃病不是很大,這樣既浪費食物同食還污染水質。而成年的烏龜我們主要是投喂魚類、蝦類以及肉類,有很多人會投喂米飯、面包等,這些食物對烏龜來說是很難消化的,盡量還是少喂。最后要注意的就是在它們吃完之后要及時的將剩余的飼料殘渣撈出。

3、日常管理
烏龜的日常管理其實很簡單,其中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卻經常被很多的養殖戶所忽略。那就是在烏龜的養殖過程中我們要不定時的給烏龜洗澡、刷洗龜殼,因為它們身上會有很多的泥垢,經常不清理很容易滋生細菌,最后導致龜殼腐爛而亡。其次就是我們還需要監督烏龜每天的運動量,因為有些烏龜是比較懶的,最后就是不要隨便給烏龜換飼料,這樣它一是之間沒法適應,導致腸胃不適。

4、病害防治
烏龜的抗性是很強的,不輕易生病,但是也不排除特殊情況,比如說在溫度太高或溫度太低的時候發生中暑或感冒,以及水池中寄生蟲、細菌的危害還有病毒感染等。所以我們需要經常給水池進行消毒,以及給烏龜進行小蘇,可以使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其次就是在飼料中加入土霉素或其他的抗生素來預防常見的疾病,最后就是注意養殖場周邊的環境是否有被污染,加強對池塘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