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支持貧困農戶通過養殖黑山羊實現脫貧致富,從2015年8月起,羅田縣計劃用3年時間,通過“33111工程”的示范帶動,實現1萬戶貧困農戶脫貧致富。
據介紹,“33111工程”是指羅田縣政府利用3年時間,向適合養羊的貧困戶戶均一次性提供3萬元擔保貼息貸款和1萬元扶貧資金,支持1萬戶貧困戶通過發展黑山羊養殖產業,力爭實現貧困戶年人均收入過1萬元,達到脫貧致富的目標。
此次三年計劃是以黑山羊產業精準扶貧為目標,以扶貧資金和金融信貸為基礎,以科技服務為支撐,以畜牧保險為保障,以公司(錦秀林牧專業合作社)為龍頭,以貧困戶為主體,建立“政府+金融+保險+公司+農戶”五位一體的精準扶貧模式,支持貧困農戶通過發展黑山羊養殖產業脫貧致富。
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錦秀林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錦秀深知身肩重擔。她介紹說,黑山羊是大別山的特色品種,家鄉人以養殖黑山羊為生。這既是一個財富富礦,也和老百姓的生產活動能對接起來,能夠帶動他們脫貧致富。
“這里的黑山羊吃的中草藥,喝的山泉水,在天然氧吧中自由戀愛長大的,它是大別山的一顆黑珍珠。”劉錦秀笑著形容。她說,黑山羊以身被黑毛為特色,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具有食補、藥用等價值,羅田縣三里畈鎮黃土坳村的老百姓主要通過養羊來增收。
目前,錦秀林牧專業合作社已吸納本縣養殖社員達1100多戶,社員戶每年出欄肉羊達到11萬-12萬只,示范帶動了全縣黑山羊產業發展,僅2014年羅田縣出欄肉羊23萬只,跨入湖北省養羊大縣第一方陣。
為了讓黑山羊走出大山,羅田縣政府積極尋求與淘寶、漢購網等電商平臺合作,共同探索新型農業電商發展之路。黃岡市商務局局長方榮認為,優質農產品要進入老百姓的餐桌,不僅要靠傳統的線下營銷,而且要用互聯網的經營思維,實現線上線下互通,尋找一條適合羅田特色的農業電商之路。
據悉,計劃到2017年,羅田全縣預計黑山羊養殖貧困戶可達到1萬戶,戶均出欄肉羊30只,人均年收入過1萬元。全縣年出欄肉羊達到30萬只,肉羊產業綜合產值達到5億元;通過滾動發展,輻射帶動更多農戶參與黑山羊養殖產業,到2020年,全縣年出欄肉羊60萬只,肉羊產業綜合產值達到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