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昌圖縣的黑豬養殖規模不斷壯大,從事黑豬養殖的農戶獲得了可觀的收入。這其中,有些人突破了傳統的束縛,打破固有的常規模式,選擇了用更加原生態的方式來經營,他們的經濟效益就更加可觀。
在大家的印象里,養豬應該都是在養豬場或者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進行圈養,但是泉頭鎮馬家村的李剛卻選用了一種特別的方式,他選擇在自己家附近的山上對黑豬進行散養,黑黝黝的皮毛,圓溜溜的身子,肥噠噠的耳朵,有些小豬一邊悠閑的散步一邊覓食,有些則懶洋洋的趴在地上曬著太陽,怡然自得,而養殖人員只要在旁邊留意一下,不要讓這些淘氣的小豬拱出柵欄就可以了。
黑豬市場前景廣闊,2010年開始到現在年出欄量能達到500多頭,因為黑豬市場的不斷擴大,李大哥成立了興泉原生態畜禽養殖合作社,有十多戶社員,合作社的社員主要負責小豬的養殖,母豬產崽以及保育期,都有合作設社員來完成,子豬長到50斤左右放到山上散養,當豬到一年后才可以出欄。這種自產自銷的經營模式,不但保證了豬的質量,而且還降低了養殖成本。
黑豬養殖成本比普通圈養成本略高,比如圈養白豬一只的成本在1200元,而散養黑豬的成本則為1500元,但利潤卻比圈養白豬高很多,圈養白豬市場價6元-7元一斤,而黑豬能達到15元-18元一斤。
散養黑豬,不喂飼料,在它覓食后補以玉米、豆餅,黑豬運動量大,所以豬肉更綠色更健康,肉質鮮美,肥而不膩,而且肌腱脂肪含量高,特別適合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三高人群。
李大哥打算繼續擴大土地面積,增加養殖項目。讓原生態綠色養殖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因為豬群都有自己的領地,中間都會有許多空地,李大哥為了使閑置地塊得到充分利用,種上了榛子樹和果樹,因為種植區域和黑豬散養區相鄰,所以這些果樹也是很少噴灑農藥。
散養是現在養殖業內挺時髦的一個方法,不管是散養豬還是散養雞,其實都是為了追求綠色無公害,回歸了傳統的養殖方法,在回歸自然的同時還增強了規模化管理,的確是一個養殖的好方法,如果您身邊也有這種有新意,有創意的好點子,也歡迎您聯系我們天橋山欄目組,讓大家相互學習,相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