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殖場管理:選擇在水源充足、草木資源豐富的地方建場,在高于水面2m左右處安置天網。2、飼料管理: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選擇不同的飼料、調整喂養量。3、雛鴨管理:進行分欄飼喂,根據鴨齡合理調整鴨舍溫度。4、成鴨管理:需要人工訓練成鴨飛行能力,這個時期提升粗飼飼喂比例,避免外人進出養殖地。

一、養殖場管理
1、選擇在水源充足、草木資源豐富的地方修建養殖場。
2、養殖場需要修建休息室和池塘,在池塘內需要培植部分水生植物。
3、利用放養結合的方法養殖時,需要在高于水面2m左右處安置天網。
4、養殖場的飼養密度:按照每平方米0.6只標準飼養。

二、飼料管理
1、在野雛鴨開始吃食時,將適量的魚粉添加在飼料中,經過3天后,再添加鮮活動物飼料和適量青飼喂養。
2、在30天左右后,將飼料的蛋白質降低到1/10左右,增加粗飼比例,同時添加菜葉等青飼。
3、在60天左右后,將粗飼比例降低,提升粗飼的比例比例,同時繼續添加菜葉等青飼。

三、雛鴨管理
1、在雛鴨破殼3天內,將溫度調整在28℃左右,經過4-6日降低到25℃左右。
2、在11日齡后,將溫度調整在18℃左右。
3、將充足的稻草放在鴨舍地面上,然后進行分欄飼喂。
4、需要日夜看守雛鴨的情況,因為雛鴨有堆群睡的習慣,容易導致出現壓死、悶死的情況。
5、定期喂雛鴨補充水分,每天至少喂5次水。

四、成鴨管理
1、在1-2月齡時,飼養密度在每平方米10只。
2、在50天時,需要人工進行訓練成鴨的飛行能力。
3、在訓練時期,提升粗飼喂養的比例,避免外人進出養殖地,經過14天后,野鴨的進食量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