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元和土鱉蟲沒有區別,它們是同一種昆蟲,只是叫法不同。
土元的學名叫地鱉,別稱土鱉、地鱉蟲、土肥元,土元通常是中醫的叫法,將土元雌蟲用沸水燙死,除去雜質晾干后即可入藥。
雄性土元有翅,前翅革質,后翅膜質,可做短距離飛行。
雌性土元無翅,身體前端較窄,后端較寬,背部紫褐色,前胸背板較發達。

一、土元和土鱉蟲有什么區別
1、土元和土鱉蟲沒有區別,二者是同一種昆蟲,只是各地的叫法有所差異。
2、土元的學名為地鱉,又被叫做地鱉蟲、土鱉、土肥元、可泡蟲、地烏龜、節節蟲、轉屎蟲、臭蟲母等,其中“土元”是中醫的叫法,將土元雌蟲用沸水燙死,除去雜質晾干后即可入藥。

3、土元完成一個世代,需經過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雄蟲從若蟲到長出翅膀,大概需要8個月;雌蟲無翅,從若蟲到成熟,大概需要9-11個月。
4、雄蟲交尾后經過5-7天就會死亡,雌蟲交尾后經過1周就會產卵,且一次交尾終生產卵。

二、土元的形態特征
1、身體呈扁平卵形,棕黑色,長1.3-3厘米左右,寬1.2-2.4厘米左右。
2、雄蟲有翅,前翅革質,后翅膜質半透明,折疊于背部,有短距離飛行能力,由上或向下飛行的距離為5-6厘米左右,有尾須一對。
3、雌性無翅,身體前端較窄,后端較寬,背部紫褐色,具有光澤,前胸背板較發達,可蓋住頭部。腹背板9節,呈覆瓦狀排列。腹面紅棕色,頭小隱于前胸,有絲狀觸角1對,常脫落。胸部有足3對,具細毛和刺,腹部有橫環節。

4、雌蟲交配后會產下形似稻谷的卵塊,但比稻谷大1-1.5倍左右。卵塊長1厘米左右,顏色棕紅,表面有縱紋。每個縱紋有1個幼蟲,雙行排列,1個卵塊中通常具有8-16個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