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的潛伏期通常為4-19天左右,具體時間和非瘟病毒的毒力、被感染豬群的抗病能力等因素有關。
低毒力:潛伏期最長,發病最晚,會造成慢性或亞急性發病。
中等毒力:潛伏期中等,會造成慢性或不明顯癥狀,臨床癥狀比急性發病有所減弱。
強毒力:潛伏期較短,臨床癥狀表現出急性,病死率高達100%。

一、非洲豬瘟的潛伏期
1、潛伏時間
(1)潛伏期是指病毒入侵機體到表現出臨床癥狀的時間,一般情況下,非洲豬瘟的潛伏期為4-19天左右。
(2)潛伏期的長短又和非洲豬瘟病毒的毒力以及被感染豬群的抗病能力等有關,非洲豬瘟病毒的毒力可分為低毒力、中等毒力、強毒力。
(3)低毒力:潛伏期最長,發病最晚,會造成亞急性、慢性、或不明顯的發病。
(4)中等毒力:毒株潛伏期中等,臨床癥狀較急性有所減輕,會造成慢性或不明顯癥狀。
(5)強毒力:潛伏期比較短,臨床會表現出急性癥狀,皮膚出現出血點,厭食或者嘔吐,體溫升高,病死率高達100%。

2、防控措施
(1)禁止外來人員、車輛及其它家禽進入養殖場,不以散養的方式養豬,野豬或者外界的昆蟲均有可能引發非洲豬瘟。
(2)隨時觀察豬群狀況,豬只出現嘔吐、高燒、拉稀、身體發紅等癥狀時,應立即將其隔離,及早處理。
(3)養殖場的飼料、用具等都要做好消毒措施,爆發病情的時候封閉養殖場,減少病毒、蟲類等著野毒等,免疫力低的豬容易發病,及時疫苗和用堿類或者百毒殺類消毒也很重要。
(4)定期消滅養殖場中的昆蟲,防止傳播病毒,同時要投喂安全健康的飼料。定期預防注射,每年春秋兩季,除對成年豬普遍進行一次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注射外,對斷奶仔豬及新購進的豬都要及時防疫注射,新購入的豬應隔離觀察30天,待證實無病并注射豬瘟疫苗后才能混群。
(5)對于豬瘟常發疫區,仔豬達到21-30日齡后注射1次豬瘟兔化弱毒疫苗,55-60日齡仔豬斷奶后再注射1次。

二、豬瘟的典型癥狀
1、病豬發熱,體溫達到40-42℃,結膜潮紅、充血,皮膚發紅,精神萎頓,體表出血、瘀血,下腹、四肢、臀部、會陰等部位尤其嚴重。
2、病豬咳嗽、喘氣、嘔吐,呼吸困難,淋巴結、腎、胃腸粘膜出血,食欲減退或廢絕,糞便干硬、便秘或排膿性血便,眼、鼻有漿液性或粘液性膿性分泌物等情況。

3、母豬還會伴有不孕、流產、死胎,剖檢病死豬時會發現脾臟、肝臟、肺臟等臟器和淋巴結嚴重腫大,并廣泛性出血瘀血,本病急性發病時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母豬、大豬死亡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