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向不喜梔子花那濃烈的香味,特別是在五月這個又悶又熱的懊惱季節,覺得它的香味過于重,給人以煩躁之感。但我又喜歡梔子花那潔白素雅的神態,一朵朵藏在蔥綠之中,富麗堂皇地開放著。記得宋代詩人楊萬里是這樣寫梔子花的:“樹恰人來短,花將雪樣年。孤姿妍外凈,幽馥暑中寒。有朵篸瓶子,無風忽鼻端。如何山谷老,只為賦山礬。”在詩人看來那如雪樣的花,孤傲干凈無風飄香,自然另一番情景。
梔子花在鄉下其實算不得一種名花,在每一個普通村落里經常有看到。房前屋后,田坎地邊;山上緩坡或者溪流邊,隨處可見那一族族綠葉繁茂的柴禾之中,開著朵朵白花。
以前只知道有兩種梔子花,一種是家養的梔子花,比較茂盛,葉片寬大,花也碩大肥厚,香氣濃烈。每到梔子花開時,女人們個個心花怒放。采來戴發間,用發夾或者皮筋扎住,便在村里鄰居間走動,一陣陣的香氣飄散在整個村子里。也有孩子看到開放的花朵被摘去,就去摘一些還沒開放,但花苞有些發白,看起來將要開放的梔子花,拿來放到自家屋里,用一只碗放些水浸泡起來。第二天,泡在水里的梔子花便一朵朵地開在碗口,香氣彌漫屋子。
也有些人家沒有種植梔子花,這些女人就會去向別人討要,被討要的人家,往往很大方地給與。有的女主人看到自家梔子花多,主動摘些送給沒有的人家,自然得到笑臉相迎。
老家最多的是山梔子花,在村后的每一個山坡上,都有梔子花。因為花謝以后會結一種黃黃的果,所以被稱為黃山梔。
黃山梔花,沒有家養梔子花那么碩大,花瓣也沒有家養的肥厚,香味自然不用說濃烈了。黃山梔花只是安靜地開在山上,清秀的身影,單薄的葉片,花心細長,花瓣稀疏,宛若純潔村姑般清麗不俗。黃山梔花的香味清幽淡然,或許長在山里之過,覺得她更像蘭香,或者梅香,相對于家養的梔子花,她的香味更惹人喜歡,惹人憐愛。
說來好笑,看慣了梔子花,竟然不知梔子花還是一道美味佳肴。在建德、蘭溪一帶,黃山梔花,被當做一道特色菜肴用來招待客人。五月,山梔子花開的時節,山坡、路旁、松林下,巖石邊,一叢叢乳白色的梔子花爭相吐艷,整個山地林間彌漫著特有的香氣。山梔子花花心金黃,花瓣明亮有光澤,如溫玉一般。劉禹錫詩云:“色疑瓊樹香,香似玉京來。”看著這滿山的玉脂樣的花朵,怎不讓人心動?于是人們紛紛上山采摘,不知何時起,梔子花成了一道時令鮮菜。
梔子花菜的特色是香、韌、滑。沒吃過梔子花菜的人絕對想不到,這么美妙的食物竟然是梔子花。梔子花配上肉絲、蒜末、辣椒,出來時乳白青紅相間,色澤亮麗,香氣撲鼻。咬之韌滑,聞之清香,食之美味。過飯下酒食欲大增。據說梔子花的果是上等的藥材,它的根燉雞鴨又是另一道美味。
梔子花,看來全身是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