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種植歷史悠久的樹種,我國歷史上關于柳樹的典故比比皆是——晉代陶淵明以“五柳先生”為號;隋煬帝曾下令在運河兩岸廣植柳樹,幾年間運河兩岸便綠柳成行……而濟陽縣的柳樹種植史可上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大清河兩岸柳樹成蔭,構成了“濟水澄波”的美景。
民國修濟陽縣志期間將“濟水澄波”更名為“柳岸行吟”,名列濟陽八景之首。時至后來,春夏之交,人們步行在柳蔭下吟詩的情景令人神往,“柳岸行吟”也由此繼續位列濟陽新八景第一位。
現在來到濟陽,到處濃濃的“植柳”氛圍都讓人感到深厚的柳樹文化底蘊有望在這里傳承下去。目前,該縣在每個鎮(街道)選擇一條主要街道,規劃建設一條長度不低于1000米、以柳樹為主要綠化樹種的“柳樹一條街”,并在政府駐地附近建設一處品種齊全、體現柳樹之鄉特色、面積不低于200畝的“柳園”。
目前,該縣已建成16個“柳園”,打造24條“柳樹一條街”,共長5.8萬米。此外,針對全縣以旱柳和垂柳為主的現狀,該縣已與科研院所合作,研發柳樹新品種;未來,新品種不僅將栽植進柳園,更有望在新建的柳樹展覽館中,作為地方旅游特色展示在全國游客面前……屆時,柳樹將深深融進當地的地域文化中。